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
上传人:一吃****新冬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答案B解析由材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故D项错误。2.《汉官仪》记载:“春三月,秋九月,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汉顺帝使明识礼乐的宋登“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这反映了()A.太学注重培养社会实用人才B.太学是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C.太学承担了礼仪教化的职能D.太学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答案C解析由材料“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可见太学承担了礼仪教化的基本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太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故A项错误;太学是教育场所,不是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太学对民间积极向学风气的影响,故D项错误。3.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持的共同推动下,创办书院蔚然成风。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可知,宋代在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的背景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为朝廷选士服务,即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C项错误;书院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4.下表为1870—1905年德国大学(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类大学)概况表。时间教师数量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10万)主要成就1870年1500约351900年,柏林大学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世界一流。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1880年1800约401900年2700约601905年3000约70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凸显B.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C.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德国率先开始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相关”可知,大学教育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德国大学教育非常重视科研但不代表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排除B项;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排除C项;表格内容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5.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这反映出()A.京师大学堂仍以理学为宗旨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思潮C.顽固势力竭力阻挠教育改革D.近代教育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答案D解析由材料“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可知,近代教育仍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D项正确;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所设10科中包括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不能由此得出其以理学为宗旨,故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未体现顽固派竭力阻挠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6.1871年8月,清政府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美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和西式教育。1872—1875年,清廷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说明()A.所学幼童多为官宦子弟B.清廷实行教育救国政策C.洋务派认同美国的制度D.清廷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答案D解析清廷派幼童赴美留学,是当时开展的洋务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十五课 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5课 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十四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素养评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综合检测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素养检测十四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