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较高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本专业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教学、科研工作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二、研究方向1、有限元主要研究偏微分方程有限元法分析,高效率计算方法及其程序设计。2、并行计算并行计算:主要研究偏微分方程区域分解并行计算;矩阵并行计算及其实现;科学计算的可视化。3、应用数值代数主要研究大型线性方程组的预条件迭代算法,矩阵并行逆特征值和一些非线性问题的计算等。4、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图像处理开展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科学计算的可视化、智能虚拟环境、压缩算法、图像分析及识别算法的研究。5、工程计算主要研究数学自动化控制、网络与通讯、工程和物理等诸多学科的交叉与融会计算。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习环节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5年。学习环节由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三部分组成。四、培养方式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组)负责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指导学习和科学研究、组织开题和指导学位论文等。鼓励组建交叉学科的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学习学分包括课程学习学分、实习实践学分和德育活动学分,各专业学习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2-15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2学分,参加学术活动1学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附件。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以考试为主,考试时间每科不少于3小时,满分为100分,70分合格。考试不合格者,允许有一次补考机会,补考通过,均记70分;经补考仍不合格者,可以申请重修一次,重修课程成绩按重修的实际成绩记载,重修后考试仍不合格,不再继续培养。专业选修课程以考查为主,满分为100分,60分合格。专业选修课程考查不合格者,允许有一次补考,补考不合格,不再继续培养。六、学位论文科学研究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素质和技术水平全面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硕士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硕士研究生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的学术讲座的次数不少于5次,并提交听讲报告。凡完成5次学术讲座的计1学分。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至少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在第三学期期末完成,选题应符合研究方向,不能与研究方向相背离,对学位论文的选题由开题组专家组进行审核;论文开题第一次报告不合格,允许在规定时间内作第二次报告,二次报告仍不合格的,不再继续培养。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实验(调查)数据、逻辑性、结论、参考文献等方面由导师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其论文字数及排版具体要求按学校相应规定执行,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的五月中下旬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允许在一年时间内重新答辩一次,重新答辩仍未通过,不再受理学位论文答辩。七、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以及其他教学环节,成绩合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学术水平要求,授予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研究生未能通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但已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以及其他教学环节,成绩合格,给予结业证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学院(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数学代码:070102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第1、2、3学期)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听课对象(硕士生)授课单位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学期362考试本专业必修马克思主义学院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1学期181考试马克思主义学院英语第1、2学期1448考试大外部教育科研方法第2学期543考试非教育方向选修教科院专业基础必修课拓扑学第1学期543考试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四门课程必选修二门周永辉龙见仁杨丛丽泛函分析第1学期543考试周永辉龙见仁杨丛丽抽象代数(1)第1学期543考试游泰杰徐波高荣海偏微分方程第1学期543考试尚月强闭海安静专业必修课数值分析第2学期543考试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七门课程,必选修三门杨一都闭海陈震数值代数第2学期543考试卢琳璋陈震数值泛函第2学期543考试杨一都有限元第2学期543考试闭海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第2学期543考试安静周晓军统计学习基础第2或3学期543考试杨华数据通信第1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