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讲义.docx
上传人:猫巷****永安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数学讲义.docx

初中数学讲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讲应试攻略一、考情分析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初中学段教师资格统考科目三的考试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数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数学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技能试题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解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二、题型解读(一)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知识点覆盖范围比较广。在历年考试真题中,学科知识6-7道,课程与教学知识1-2道。(二)简答题简答题稳定在5题,前面3题一般是学科知识,后面2题是课程知识与教学知识,总分值35分。(三)解答题一般考大学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知识,分步骤给分,如果不能够完全解答,只要会的步骤,都要写在试卷上,阅卷老师看见答案中有相关步骤,都会给相应的分数。(四)论述题一般考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在答题时一般需要提出论点,并用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五)案例分析题(六)教学设计题给出一个课题,按要求进行设计。一般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几个问题进行考查。三、备考策略(一)研究真题,把握考试脉搏考纲是了解考点的依据,真题是掌握考情的关键。对照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考试真题,也可参照“考情分析”与“题型解读”。(二)学记结合,强化记忆效果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提高学习效率。1、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2、复习过程中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批注,加强记忆。3、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脉络,整理出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加强识记效果,以便在考试中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快速在脑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得出合理的答案。(四)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多做练习是检测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进行适当的练习,以及时查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查漏补缺,科学备考。第二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3、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要求: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要求: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二)课程知识1、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2、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3、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三)教学知识1、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2、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3、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4、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5、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四)教学技能1、教学设计b、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c、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d、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2、教学实施a、能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b、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c、能结合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3、教学评价a、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