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附录社会的需要护士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护士∕医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护士∕医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护士∕医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护士∕医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42号)《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证候诊断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泡药煎药煎药服药方法及服药护理根据药物的功效选择服药时间服药温度服药护理服药护理服药剂量内服中成药外用中药的使用373839402、中药注射剂使用沿革与现状4243444546事件49505152患儿,女,日龄4天,头胎足月顺产。肿节风注射液用于热毒壅盛所致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菌痢、脓肿。CompanyLogo遵医嘱实施,选用适当的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例如: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参、附子提取物。抗过敏处理后,胸闷气促缓解,无震颤,四肢变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易发生ADR。+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用药约l0根、茎、果实、种子——60分钟不足导致使用药物浓度过高的问题。themegalleryCompanyLogo评估离子导入部位皮肤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消瘦者慎用,皮肤瘀斑、水泡、疤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禁用。如:在输注的中药制剂液中,每多增加一种药物,微粒数会显著增加,这也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54555657585960超功能用药超功能用药超功能用药超功能用药65666768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未按说明书用法使用818283审慎配伍发生ADR例数较高的注射剂868788(三)正确选择溶媒909192A、遮光贮藏:中药注射剂应按规定的条件遮光贮藏,如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要求常温避光保存,参芪扶正注射液要求阴凉避光保存。B、温度:原则上一般中药注射剂不超过30℃,若说明书要求阴凉库保存,温度则不超过20-30℃,同时,注意避热、防冻保存。C、注意“先产先出,近期先出”,久贮产品应加强澄明度检查。D、对于胶塞铝盖小瓶装的粉针剂型,应注意防潮、贮于干燥处。五、输注中药注射剂时如何选择血管与输液工具六、中药注射剂输注的注意事项(4)药物一定要现配现用,一次用完。中药注射剂配制时应将药液缓慢抽入注射器内,再沿瓶壁缓慢注入液体瓶内,以免过速注入而产生大量气泡。配制后观察液体有无变色、沉淀、结晶或不溶物,如果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5)护士应熟悉药剂成分和用法,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物理性状、功能和主治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执行,标明肌肉注射的中药注射剂绝对不能静脉注射。(6)一般中药注射剂滴速宜控制在40-60滴/分,不宜随意加快输液速度。(7)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最好不要加温。因为许多中药注射剂加热过高,会产生大量气体,而形成气栓,严重时危及生命。(8)中药注射剂应单组输注,如需多组液体的患者,应注意多组输液的给药顺序,静脉输注中药注射液后,应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或在输液组与组间使用中性液体间隔后续滴。(9)加强巡视,密切关注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特别是用药开始30分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按“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进行处理。9899100101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艾灸注意事项(二)themegallery拔火罐注意事项(二)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穴位按摩themegallery穴位贴敷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二)themegallery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二)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themegallery中药外敷注意事项(二)治疗结束后观察排便、肠功能情况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药约半小时后患者出现寒战、四肢震颤、面色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年)实施细则国家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