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礼仪的起源与功能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定型期:祭祀之事为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嘉礼2.春秋战国:儒家礼治孟子:(三)发展期礼仪的起源(一)奴隶社会:礼仪正式形成。形式: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专门定了系统完备的礼的形式和制度。如:周代《周礼》、《仪礼》、《礼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尧舜之时,五礼兼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特征:单纯的祭祀→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目的:不断地强化人们的尊卑意识,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对后世的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行为、培养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封建社会的礼仪形式:尊君的观念→“君权神授说”的完整体系即“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不变,道亦不变。”并将“道”具体化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特征: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将人们的行为纳入了封建道德的轨道,形成了以儒家学派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礼仪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制约人们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形式:出现了以程颢、程颐和朱熹理学为代表的天理论。“三从四德”成为妇女的道德礼仪标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特点:“家教”兴盛,道德和行为规范是这一时期封建礼教强调的中心。“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二)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第二节现代礼仪现代礼仪是指现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即可以单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某种仪式,又可以泛指为人们交往的礼节、礼貌。二、现代礼仪的特征三、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二)”遵守“原则1.遵守公德即公共道德。直接反映出一个社会公民的礼节、礼貌、道德修养程度和水准。包括(1)爱护公物(2)遵守公共秩序(3)救死扶伤(4)尊重老人妇女(5)爱护儿童(6)邪恶面前主持正义(7)爱护、保护动物。2、遵时守信3、真诚友善4、谦虚随和四、现代礼仪的功能第三节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与西方礼仪相比,东方礼仪具有以下特点:二、西方礼仪及其特点世界礼仪文化第四节礼仪与现代文明(一)礼节1、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与必要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2、一般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如:握手、拥抱、会客、访友、跪拜、双手合十等。3、礼节的要求要熟知各国、各名族的礼节;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二)礼貌1、概念指人们在交往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2、一般表现形式(1)仪容、仪表、仪态(2)语言、谈吐(3)着装、服饰、发型(4)面部表情、姿势(5)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3、礼貌的具体要求(1)严于律己,宽厚待人(2)热情友好,尊重他人(3)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4)办事慎重不推诿(5)行为举止有教养,符合职业素质要求。(三)仪式1、仪式的概念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它表示对所含内容的重视程度。在举办仪式时,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化、程式化。2、仪式的内容和形式按目的的不同,分为:迎送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二、礼仪与社会道德2、礼仪与道德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礼仪是道德的载体,道德是礼仪的抽象;礼仪体现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制约、调整礼仪行为规范的完善和发展。3、道德对行为规范的要求(1)遵守公共秩序(2)爱护公共财物(3)尊敬老人、妇女、爱护儿童(4)救死扶伤(5)在邪恶面前主持正义。4、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1)努力学习和把握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2)选择和树立理想人格作为学习的楷模(3)勇于剖析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按道德的规范要求,努力培养个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4)丰富和完善自我的人格,抵制社会不道德行为影响。1、什么是修养指一个人在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刻苦学习、艰苦磨练以及陶冶而逐渐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礼貌修养,专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诚于中而形于外”,礼节、礼貌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讲究礼仪规范即是人际交往中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行为准则,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要想全面、综合地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加强礼节、礼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1)严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2)遵时守信;(3)真诚待人,表里如一;(4)谦虚,不自以为是、随和、不固执己见;(5)严以律己,宽厚待人;(6)待人热情而有分寸、不卑不亢;(7)热心助人,不因事小而不为。4、培养个人良好礼貌修养的途径(1)修德,加强自身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