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读守恒法及其应用(冯美娜;新疆农二师八一中学;841100;18999015371)守恒法就是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作为依据,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的一种解题方法。常见的守恒法有质量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电子守恒法和综合守恒法等。对于存在某种守恒关系的题目,若能应用守恒法,紧紧抓住诸多变化中的不变量迅速建立等量关系,则可达到巧解、快解的效果,既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速度,又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下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现举例解读守恒法的应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质量守恒法质量守恒法就是根据初中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建立等量关系,从而进行解题的方法。例1(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卷=1\*ROMANI-8)已知Q和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和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是()A、46:9B、32:9C、23:9D、16:9【解析】根据题意知:生成的Q和R的质量之比m(Q)/m(R)=2M(Q)/M(R)=2×M(Q)/M(R),由题设知M(Q)/M(R)=9:22,有m(Q)/m(R)=18:22,又因M(R)=4.4g,则m(Q)=3.6g;根据质量守恒法知m(X)+m(Y)=m(Q)+m(R),代入数据得m(Y)=4.4g+3.6g-1.6g=6.4g,则m(Y)/m(Q)=6.4g/3.6g=16:9,故答案为D。元素守恒法元素守恒法就是根据反应前后某元素的原子或某原子团的数目不变而建立等量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例2(2010年全国第二次联考-15)将一定量的NaHCO3和Na2O2的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下列关于混合物加热前后与盐酸完全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加热前消耗的多B、不知NaHCO3和Na2O2的含量,故无法确定C、加热后消耗的多D、加热前后消耗的一样多【解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Na原子是守恒的即加热前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中的Na的物质的量与加热后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中的Na的物质的量相等,而且最终Na原子都与HCl中的Cl原子结合,所以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故答案为D。三、电荷守恒法电荷守恒法就是根据电解质溶液或离子化合物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建立等量关系,进行求解的方法。例3(2009年全国理综卷=1\*ROMANI-10)用0.10mol/L的盐酸滴定0.10mol/L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c(NH4+)>c(Cl-);c(OH-)>C(H+)B、c(NH4+)=c(Cl-);c(OH-)=c(H+)C、c(Cl-)>c(NH4+);c(OH-)>C(H+)D、c(Cl-)>c(NH4+);c(H+)>c(OH-)【解析】在滴定过程中有电荷守恒关系是c(NH4+)+c(H+)=c(OH-)+c(Cl-)。若溶液为酸性即c(H+)>c(OH-),则c(Cl-)>c(NH4+);若溶液为中性即c(OH-)=c(H+),则c(NH4+)=c(Cl-);若溶液为碱性即c(OH-)>c(H+),则c(NH4+)>c(Cl-),此时不可能出现c(Cl-)>c(NH4+),故答案为C。电荷守恒法除用于溶液各离子大小关系的定性判断外,还可用于离子浓度的定量计算。例4(2006年全国理综卷Ⅰ-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0.4mol/L、c(SO)==0.8mol/L,则c(K)为()A.0.15mol/LB.0.2mol/LC.0.3mol/LD.0.4mol/L【解析】在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关系是c(H+)+c(K+)+3c(Al3+)=c(OH-)+2c(SO42-)。由pH=1知溶液呈强酸性,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故水电离的c(OH-)、c(H+)忽略不计;由pH=1还可求得溶液中c(H+)=0.1mol/L,所以c(K)=2×0.8mol/L-3×0.4mol/L=0.4mol/L,故答案为D。{温馨提示}运用电荷守恒法解题的步骤:=1\*GB3①找全体系中存在的阴阳离子=2\*GB3②书写电荷守恒关系式。③根据已知分析解题。四、电子守恒法电子守恒法就是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建立等量关系,进而解题的方法。例5(2009年全国理综卷=2\*ROMANII-6):物质的量之比2:5的锌与稀HNO3反应,若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