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篇: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9《幼女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乞巧》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陶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题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画鸭》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池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池上》,作者是清代诗人白居易。《池上》是描写小朋友天真烂漫的一首诗。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江南》2、读《关山月》(节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关山月》,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凉州词》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边塞风景的古诗。《棉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