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理化生组课题研讨活动时间:2013年9月16日地点:二楼教师办公室主持人:邢丽艳活动主题:通过生物课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参加人员:李晓利、罗丽亚、刘凤荣、王学国、范秀丽、周桂胜等内容纪要:一、以白永平教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交流李晓利: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三维目标的落实比较好。不但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全面、科学、准确的把握,而且确实引发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提高爱绿护绿的意识等情感教育比较突出。罗丽亚:本节课的脉络清晰,不但有知识主线,而且还有一条情感的线路清晰可见。引导学生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谨慎的人生态度,感悟绿色植物在调节空气湿度、温度及保持水土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等等,贯穿始终,使得教学活动的对学生的影响成为点点滴滴的渗透和感悟。范秀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师在本节课中对此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当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问:“为什么你想知道这个问题?你这个问题是怎么想出来的?你怎么想出这个问题的?”等,学生不一定要说清楚这些,但是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作深入思考,真正做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王学国:新课程倡导探究。探究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也不是每节课都是完整的探究活动,可以在每节课上进行其中的某些环节的训练。本节课通过资料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等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促进探究能力的形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纸上随时记下自己的假设,或者对要探究问题的理解,看完录像或资料后,再解决问题。刘凤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将这样的思维活动变成一种习惯。二、《植物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交流周桂胜:教学本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多个探究实验,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有:1、情境设置得当,知识点的衔接也比较流畅。2、探究实验进行的比较成功,学生都能从探究中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进而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白永平: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由于探究实验较多,讨论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学生思考不够充分。另外实验材料的选取也不够完美,如果青菜改成自己水培的豆芽,那么观察根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理化生组教研活动记录时间:2013年9月25日地点:三楼教师办公室主持人:邢丽艳参加教师:李晓利、罗丽亚、刘凤荣、王学国、范秀丽、周桂胜等主题:初二物理光现象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1、主讲教师:王学国《平面镜成像》一节,。详细介绍了本节课的具体做法,准备比较充分。大家共同研讨解决了教学中疑惑的问题。问题1:本节课中用不用猜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基础,对猜想还不太理解,平面镜成像学生都比较熟知,猜想的意义不大,所以达成共识本节课不用猜想。但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问上。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怎样操作等,老师们感到困惑。因为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在实验室动手实验,一定要重视养成良好的习惯。解决的办法是写出确实可行的学案,将问题分解,降低难度,将实验设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问题3:如何解决平面镜成虚像的问题?老师们提了很好的办法。放录像,观看蜡烛在水中燃烧。2、主讲教师:刘凤荣。《光的折射》一节。思路比较清晰,将本节课内容分成三大块。解决的主要办法是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处理得比较好。本节课的实验效果不太好,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效果比较好。3、主讲教师:刘凤荣。《生活中的透镜》一节。本节课属于新增加的内容,刘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节课是为下节《凸透镜成像》做准备的,让学生先建立起感性认识,明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老师们感到比较困惑的是,现在学生接触的照相机都是数码相机了,投影仪都是电脑多媒体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基于此老师们提出利用光具座演示生活中透镜的原理,大家达成共识,认为这样处理比较好。4、主讲人:王学国。《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节。重点体现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做好三轮实验,一是不确定物距让学生作成实像的实验,学会记录,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规律;二是确定物距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三是找到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5、李晓利对物理教研主题“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指导。提出每节课要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简单评价,并做好记录。理化生组教研活动记录时间:10月22日地点:三楼会议室主持人:邢丽艳参加教师:李晓利、罗丽亚、刘凤荣、王学国、范秀丽、周桂胜等主题: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