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1.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9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再别康桥1.ppt

再别康桥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再别康桥徐志摩Cambridge英国剑桥大学剑桥一景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夏天留学美国,1920年去英国剑桥大学。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语言清新、比喻贴切、风格轻柔明丽徐志摩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一夜》《猛虎集》《云游》。徐志摩是个个性主义者。他有“单纯的信仰”,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他为理想奋斗,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灵性的表现,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再别康桥》选自《猛虎集》,因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备受读者的青睐。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语,他真的化作了一片“云彩”,年仅36岁。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康桥,现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做旁听生学习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离英返国,1928年秋,他再到英国,重访剑桥大学,并于同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在轮船作了《再别康桥》这首诗。<<再别康桥>>之音乐美<<再别康桥>>之建筑美<<再别康桥>>之绘画美通过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景。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写康河的水草。写榆树下的清潭。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呼应开头。金柳软泥青荇柔波光影榆阴潭水浮藻夏虫与作品简析作品简析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作品简析4作品简析5作品简析6缓步飘然离去比较赏析赏析提示: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阅读鉴赏:诗的开头第一行“假若我是”点明抒情主人公雪花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全诗借一朵雪花的言语、行动,写出它认清方向寻觅中的专注,认明目标飘落时的欢乐,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对心目中美好事物热情、勇敢、执著的追求精神。艺术上,全诗四节,各节结构相同而内容略异,显示时间、空间的延续、推移,使雪花的形象有自上而下,回旋飞扬的动态;诗行每行三顿,节奏舒缓;韵音洪亮和细弱交错,起伏有致。由这些因素,构成了轻盈流动的意境。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送李端》卢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