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3).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再别康桥 (3).doc

再别康桥(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学生学会,高效课堂的结果是学生学会并会学。用脑思考,用心琢磨,用行动证实逸夫初级中学“三导三学五环节”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题再别康桥主备人徐月茹审核人于小鸽刘颖徐芳授课人编号056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2.感知新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特点。3.掌握新诗的鉴赏方法。重点难点.初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赏析诗歌。感知新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特点。学习流程学案导案导学预习注音。青荇()漫溯()长篙()满载()河畔()斑斓()2..文学常识徐志摩,是______派诗人,除《再别康桥》外,他的《》一诗也很有名。康桥今天称为_______,徐志摩曾在那里留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预习展示请写出两句关于送别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流程引领探究试着标出这首诗的韵脚与节奏,体会它的音乐美。大千世界的客观景物我们称之为“物象”,当物象出现在诗中,变成诗人笔下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感情,“物象”就变成了“意象”。这首诗出现了哪些意象?诗人围绕这些意象描绘了哪些画面?请你给这些画面起一个动人的名字。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体现的?与学过的古诗词中写离别的诗句对比,这首诗还有什么特色?有效检测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如“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梳理拓展诗歌的题目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回延安》中的“回”和《再别康桥》中的“再别”两字,对揭示诗的内容,表达诗的感情有什么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