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理解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这种史观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和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更是频频显现。如何理解并运用这种史观评价历史事物、进行科学有效地备考,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种史观的是欧美学者,其中以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著者)最具代表性。在我国最早阐发这一史观的是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教授,由他和齐世荣教授主编的高校历史通用教材六卷本《世界史》,即是按照这种观点编写的。在长期的探讨过程中,这种观念已被多数学者接受,并成为世界史研究的主导理论之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先前使用的大纲版教材就是采用了阶级斗争史观加全球史观的体系,在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观点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认识全球史观的基本内涵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二、如何运用全球史观新课程教科书对全球史观的阐发,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设置和分布方式上,而且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定位和阐释上也有明确的表述。譬如在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化趋势等具体问题中,也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与高中有密切联系的初中新课标在阐释世界近代化等问题时,更是直接运用了这一观点:“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此类充分体现全球史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备考复习中,要指导学生运用全球史观评价分析历史问题和认识历史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评价历史事物和认识世界史特征时,应适度渗透这一观点。如在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时,不仅要看到殖民者掠夺的一面,更应看到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对人类历史进程促进的一面。再如对殖民主义的认识问题,全球史观认为,在世界由分散向整体过渡的历史过程中,殖民主义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可以按照马克思“双重使命”的观点,论证殖民主义历史作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再如对全球化的认识,也应看到其双重性。全球史观对新课程教科书编写的影响,决定了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用文明史观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以全球史观为指导、以事件先后顺序为依托、以中外对比的形式选定若干重要时间段,概括出某一阶段(同一时期中西方)的特点。以“17世纪-18世纪”的时间段为例加以说明: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思想文化:出现要求限制君权的批判思想,但科举考试禁锢人们的思想中国阶段特征(17世纪-18世纪)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方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发展思想文化:人文主义广泛传播,理性主义得到弘扬;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西方上述结构图鲜明的体现了全球史观(同一时期中西对比),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这一理念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其知识体系更为科学化、系统化,极大地提高了备考复习的针对性。此外,在高考复习指导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典型题目,适度渗透全球史观,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物。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2007年新课程山东文综卷15、16题前的引导材料“在人类历史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