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石拱桥教案中国石拱桥教案(2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石拱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中国石拱桥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2.学习阅读说明文。3.把握生命对象的特征。4.理清什么顺序。5.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学习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难点:理清说明顺序学习时间:两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学习要点:1.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学习步骤:一、说一说:你见过那些桥?二、想一想:以桥为题,你会怎样作文?1.引导比较一类是记叙文,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另一类是说明文,较为客观。2.简要提示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品说明书,手机说明书,摩托车说明书等。三、查一查:了解什么是桥?什么是拱桥?什么是石拱桥?1.茅以升说: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2.桥是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四、读一读:思考1.自读课文1—3段,说说中国石拱桥有那些特点?2.课文以哪几个例子来说明其特征的`?为什么不选一个或三个?五、作业1.仔细了解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2.课外搜集关于桥的资料。第二学时学习要点:1.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2.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3.练习、延伸拓展,形成能力。学习步骤:一、理清说明顺序1.课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后又介绍了什么?顺序:古——今(时间顺序)2.课文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顺序这样?逻辑顺序: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结构——艺术价值3.课文写拱时,介绍了四个特点,为何中间插入小拱?由主到次的顺序4.课文1—3段与4—8段是什么关系?总分结构二、初步认识说明方法思考: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引用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以课后第二题题为例四、延伸练习以课后第三题为例进一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不同。附板书:石国拱中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赵州桥卢沟桥中国石拱桥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石拱桥及中国石拱桥的特征。2、分析例子和对象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本文举例的特点。3、初步感受说明文特点,感知说明文知识(说明方法等)。【教学重难点】分析例子和对象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本文举例的特点(典型、有序、各有侧重)。【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下面两段文字,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甲】梅花山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的紫金山南麓。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梅花山始建于1929年,植梅面积1533余亩,有近400个品种的13000余株梅树,被称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国第一梅花山”,与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居四大梅园之首。梅花山以品种奇特著称。【乙】到了梅花山,刚进大门。眼睛一亮,那几棵梅花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了枝梢,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梅花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甲文运用的是说明的表达方式,注重对梅花山的位置、地位、历史、面积等作知识性的说明和介绍。乙文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重在描写梅花盛开的状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说明和记叙描写的区别。引入课文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的课文。二、整体把握1、速读课文。(1)积累词语:洨河、巧妙绝伦、匀称、张鷟惟妙惟肖、推崇、独一无二、序幕注意常用和易错的字:匀称chèn、惟妙惟肖xiào(介绍赵州桥的词语:洨河、巧妙绝伦、匀称、张鷟;介绍卢沟桥的词语:惟妙惟肖、推崇、独一无二、序幕。)(2)应用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用两组词语串联起来简介赵州桥和卢沟桥。例:赵州桥坐落在洨河之上,其设计和石拱技术巧妙绝伦,全桥结构非常匀称,和四周景物配合和谐,深得唐朝文学家张鷟的赞赏,认为它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卢沟桥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石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非常逼真,简直惟妙惟肖。卢沟桥闻名已久,深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发生在卢沟桥的七七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卢沟桥因此具有反帝反侵略的历史纪念意义。这些词语分布4—8段,这几个段落集中介绍了中国石拱桥中的两个代表性的杰作:赵州桥、卢沟桥。2、在这几个段落之前和之后的段落分别介绍什么内容?1—3: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4—8:分别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9:总述中国石拱桥在古代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0:总体介绍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总结课文结构:总——分——总3、齐读1—3段,中国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