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黃儒傑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83.黃儒傑中華醫事學院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衛生系講師摘要本研究透過問卷與訪談之實施,了解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成敗歸因與教學表現的現況及關係。問卷調查對象從台北縣市回收532份問卷,回收率為73.0%。問卷資料採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而訪談對象則針對二十位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研究結果發現一些重要結論,首先,初任教師傾向於認為教師教學因素、學生因素及教材因素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其次,初任教師在教學成功與失敗時的歸因情形,均會影響其教學表現。第三,教學成功歸因的教師教學因素,與教學表現的相關性最高。此外,本研究並提出一些相關建議,包括:了解初任教師的歸因方式,並提供適宜的專業協助;進行課程教材相關研習,減少教學不利因素;宜省思自己的教學成敗歸因,提昇教學效果等。關鍵詞:教學成敗歸因、教學表現、初任教師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13期:183-2142004年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教學表現之研究.184.第13期-2004-嘉大國教所壹、緒論教師成敗歸因是教師教學判斷與決定的重要影響因素,與教師的教學行為有著密切的關係。Shavelson&Stern(1981)發展了一個教師教學的判斷、決定和行為之教學歷程模式,分析教師從意念(intention)到行為之間的內在心理歷程。教師需要先對有關學生、學科教材、教室和學校環境的訊息,加以統整,以形成教學判斷或決定,作為其教學行為的基礎。同時,並指出教師的歸因是教師認知歷程中,影響教學判斷與決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顯示教師成敗歸因是影響教師行為的重要因素,值得進一步加以分析。有關教學與學習歸因的研究中,從學生的角度來對自己學習行為歸因的研究,以及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學生學習行為的歸因之研究居多,但是從教師的角度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結果進行自我歸因的研究則較為少見,顯示進行教師對自己教學成敗進行歸因分析的研究,有其重要的研究價值。從學生的角度來對自己學習行為歸因的研究,如:吳明隆(1998)的「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歸因信念、學業成就與其電腦態度關係之研究」、郭生玉(1995)的「國中學生成敗歸因型態和學業冒險取向、學習失敗忍受力關係之研究」、歐慧敏(2002)的「國小學生歸因方式、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以及Strohkirch&Hargett(1998)的「歸因型式和自尊程度的性別差異之初步分析(APreliminaryAnalysisofSexDifferencesinAttributionalPatternsandSelf-EsteemLevels)」。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學生學習行為的歸因之研究,如:王敏曄(1997)的「教師對學生創意表現、創造力之歸因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Rolison&Medway(1985)的「教師對於學生學業成就的期望與歸因:標籤的效果、行為表現型式及特殊教育的介入(teachers’expectationsandattributionsforstudentachievement:effectsoflabel,performancepattern,andspecialeducationintervention)」、Juvonen(1988)的「學生與其教師之間對於學習結果與其歸因解釋的差異性(outcomeandattributionaldisagreementsbetweenstudentsandtheirteachers)」、以及Clark&Artiles(2000)的「教師歸因型式的跨國研究(across-nationalstudyofteachers’attributionalpatterns)」。但是,從教師的角度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結果進行自我歸因的研究則較為少見,主要有谷生華、申繼亮和辛濤(2000)的「中學教師教學歸因的初步探討」、梁茂森(1992)的「高級職業學校教師教學成敗歸因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劉威德(1994)的「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黃儒傑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85.效能相關之研究」、以及Keidlar(1981)的「輔導教師對於其實習教師教導學生的成敗結果之歸因(attributionsofsupervisingteachersforthesuccessandfailureofpupilstaughtbytheirstudentteachers)」等。據此觀之,此類研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