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道几何习题的探索与研究在习题教学中,若能注意引导学生在做完习题后,从横、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把习题拓展延伸,这样既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又能巩固双基,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个性品质.【题目】已知:⊙与⊙外切于A,直线BC分别与⊙、⊙相切于B、C两点,求证:∠BAC=【证明】证法1:如图1,作⊙与⊙的内公BCAP切线AP交BC于P,∵PB、PA分别切⊙于B、A,∴PA=PB,同理可得,PA=PC,如图1∴PA=PB=PC=BC∴△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AC=PBCA1234图2证法2:如图2,作⊙与⊙的内公切线AP交BC于P,∵PB、PA分别切⊙于B、A,∴∠1=∠2,同理可得,∠3=∠4在△ABC中,∠1+∠2+∠3+∠4=∴2(∠2+∠3)=∴∠2+∠3=即:∠BAC=BCA图3证法3:如图3,连接、、,则过点A.∵直线BC分别与⊙、⊙相切于B、C,∴⊥BC,⊥BC,∴∥,于是∠+∠=由弦切角定理可知:∠ABC=∠,∠ACB=∠∴∠ABC+∠ACB=在△ABC中,∠ABC+∠ACB+∠BAC=BCA图421T∴∠BAC=证法4:如图4,连接、、,则过点A.作内公切线AT由证法(3)知,∠+∠=又∵AT是两圆的内公切线∴∠1=∠,∠2=∠,∴∠1+∠2=(∠+∠)=即:∠BAC=证法5:如图5BCDEA图5,作两圆的连心线,分别交⊙、⊙于D、E两点由弦切角定理可知:∠CBA=∠D,∠BCA=∠E∵DA、AE分别是⊙、⊙的直径,∴∠DBA=,∠ACE=,∴∠D+∠BAD==∠E+∠CAE∴∠CBA+∠BAD=∠BCA+∠CAE=∴∠CBA+∠BAD+∠BCA+∠CAE=(1)在△ABC中,∠CBA+∠BCA+∠BAC=(2)把(2)代入(1),整理得:∠BAD+∠CAE=∠BAC,又∵∠BAD+∠CAE+∠BAC=∴∠BAC==.【拓展】巧妙的证明,给学生以数学美的感受,学生赞叹不已,教学已进入最佳状态,笔者抓住这一时机,简单总结了五种证法的优劣,一边用多媒体演示,一边说:如果将⊙和⊙向两方拉开,使它们外离,或者相向靠近,使它们相交,刚才的两条直线还垂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几乎沸腾起来了,学生群情激奋,兴趣盎然,经过激烈的争论后之后,同学们饶有兴趣地作图、猜测、思考,很快有了结果:垂直关系依然成立!证明:如图6、图7,连接、、,与两圆相交于A和,由证法(3)知,∥,∴∠+∠=,∵BC是两圆的公切线,∴∠1=∠,∠2=∠,∴∠1+∠2=,BCA12图7∴∠P=,于是,BA⊥CBC12P图6A关于这个命题,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的证法,这里只记述了这一最奇妙、最精彩的一个证明。(用一个过程同时对两个图进行证明).紧接着我又提出:若把向两方延长,交两圆于D、E,连接DB、EC,这两条直线之间是否也有这种垂直呢?BCADE图8P于是学生又一次进入积极的思考,随后又开始分各种情况画图、观察、猜测、验证、最后给出了证明:如图8.∵DA、AE分别是⊙、⊙的直径,∴∠DBA=∠PBA=,∠ACE=∠PCA=由探究知,∠BAC=,又∵四边形ABPC的内角和是,∴∠P=即:DB⊥CE.在研究图9、图10时,学生再次发现证明方法乃至证明过程与图8的又可以是完全的相同,学生为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相同结论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更为在不同的图形里证明这相同的结论时,竟能用完全相同的思路和完全一样的证题过程而欣喜若狂。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奇特和美妙,美妙的感觉来自“意料之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与此同时,他们对数学的喜欢、迷恋之情悠然而生,对数学的向往、执著和追求的意识,悄然进入学生心田。BACDE图10CBADE图9由此可知,当两圆的位置由外切变为外离或相交时,都可以探究与原命题相类似的新命题.这些新命题的图形和结论的统一美、和谐美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