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pdf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3)正音后,开火车读。“摔”是翘舌音。“坝”读“bà”,不读“bèi”。(4)做游戏,巩固字词。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指导书写。“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6.评价:自评、互评。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fúzhuāngcūzhuàngyóupiàoshèngkāichéngshízhěngjiéyuèqǔtóngniángāomíngyǎnzòu二、形近字组词。料(_________)票(_________)闻(_________)勾(_________)抖(_________)飘(_________)问(_________)句(_________)三、连一连,把诗句和所描写的季节连起来。春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秋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四、请把下面的四字成语补充完整。窃窃(____)语和睦(____)处犹豫不(____)(____)口逃生大摇大(____)骑虎(____)下惊(____)万状眼见为(____)从(____)如流一诺千(____)争奇(____)艳(____)棋书画五、我会选择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悄悄轻轻(1)一两片树叶被微风吹落,在我的胸膛上(_______)摇荡。(2)一头狮子正(________)地向鹿通近。忽然竟然(3)鹿(_________)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4)这道题如此简单,我(_________)做错了。六、照样子,把下列“把”字句改为“被”字句。例:弟弟把爸爸的衣服弄脏了。爸爸的衣服被弟弟弄脏了。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早晨,朝阳把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风把长胡子吹到了身体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__________,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免。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我知道“因释其未而守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从《___》这篇课文中,我知道农夫被宋国人笑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陶罐和铁罐》让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读了《鹿角和鹿腿》,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