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功能与睡剥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睡眠功能与睡剥夺.doc

睡眠功能与睡剥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家就在您身边!睡眠功能与睡眠剥夺睡眠是生物机体的本能行为之一,与饮食行为、性行为和防御攻击行为相比,对维持种族延续和个体生存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人们可以绝食自尽,但确无法有意识地控制自己长期拒绝睡眠。那么人为什么要睡眠,睡眠有什么功能?不言而喻,休息和从疲劳中恢复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从更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化学习、形成记忆等多种功能。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对睡眠功能的认识提供了许多科学证据,加深了我们对睡眠功能的理解。睡眠完全剥夺200小时,可能会导致人的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思维迟钝和偏执状态。迫使大鼠不停地运动,完全剥夺睡眠5-23日,会使之变得非常虚弱,运动不协调,甚至死亡。死后解剖发现,肾上腺增大、胃溃疡、肺水肿……另一方面发现一些参加体育竞赛项目之后的运动员整夜睡眠增加18-27%。仅仅计算慢渡睡眠时间,则竞赛后明显增加至40-45%。由此可见,睡眠对于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是十分必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如果以脑电图出现高幅δ波为主的活动为指标,则说明睡眠已进入慢渡4期(深睡期),此时唤醒被试,使之慢波4期睡眠被选择性剥夺,结果发现4期睡眠的回跃现象(Reboundphenomenon),即剥夺慢渡4期睡眠之后的正常睡眠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慢波4期睡眠。这说明在体力活动之后的恢复中,慢渡睡眠4期可能更为重要。选择性剥夺异相睡眠,即每当出现快速眼动时立即唤醒被试,数日之后常使人们陷入焦虑抑制状态。在异相睡眠剥夺之后,恢复正常睡眠时也会出现异相睡眠的回跃现象,当异相睡眠得到补偿之后,被试的情绪状态也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异相睡眠对正常情绪状态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抗抑郁药和电抽搐治疗虽对治疗抑郁症十分有效,却同时抑制了异相睡眠,这与上述设想相矛盾。因此,近些年异相睡眠与情感活动间的关系又引起人们的怀疑。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李德明利用小站台水环境技术,对大鼠选择性剥夺异相睡眠,让大白鼠立于小站台上,一旦它们陷入异相睡眠,由于肌张力完全丧失而落人四周的水中,从而又惊醒动物。首先对大鼠进行灯光回避辨别反应模式的训练,然后以不同时间间隔,应用小站台水环境技术剥夺异相睡眠。结果表明,大鼠在学习后立即剥夺异相睡眠24小时对记忆巩固明显不利,如果在立即剥夺异相睡眠24小时之后,再让其恢复自由睡眠24小时,记忆成绩无明显改善;反之,学习后先让动物自由睡眠24小时,再行剥夺异相睡眠24小时,则记忆不受影响。这一结果tp/wwsnkrcm松果咨询心理咨询指导中心ht:/w.ogu.o――专家就在您身边!证明,异相睡眠对于学习后一段时间内记忆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异相睡眠剥夺对回避反应的短时记忆和记忆保持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动物回避反应的学习能力则没有影响。国外研究也表明异相睡眠对记忆形成的影响不是“全或无”的,异相睡眠剥夺只能延迟或影响记忆的形成,但不能完全妨害记忆的形成。此外,给动物较多的学习任务,则随后就会出现较多的异相睡眠,一旦习得行为巩固,则异相睡眠的时间比例也会恢复常态。异相睡眠与记忆形成的这种关系,可能与此时脑蛋白质合成率较高有关。睡眠过程中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增高,在整夜睡眠的第一个慢波睡眠4期出现时达高峰,随后生长激素沿血液循环达全身各处发挥生理作用。这恰好处于慢波睡眠4期之后的异相睡眠期。躯体组织各种细胞,特别是儿童骨骼细胞迅速分裂,蛋白质合成率也相应地迅速增加。这说明睡眠有助于未成年机体的生长发育,此外还有人认为异相睡眠中,蛋白质合成率增加可能与睡眠之前受到各种刺激的信息编码和记忆储存有关。对整夜睡眠的梦分析表明,每夜睡眠中第一二两次异相睡眠的梦多以重现白天的活动内容为主,似乎对当天经历进行着重新整理和编码,第三四两次异相睡眠的梦多重现过去的经历甚至是儿时的体验;第五次异相睡眠的梦既有近事记忆又有往事记忆的内容。这些事实似乎支持异相睡眠中蛋白合成增加与信息编码、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储存有关。有人认为儿童期接触很多新事物,需要编码和储存的信息较多,睡眠较多,老年人需要学习内容减少,睡眠也减少。然而,实验研究发现,在4岁以下的幼儿和许多老年人的睡眠中,在慢波4期和异相睡眠期,生长激素的分泌与蛋白质合成率并未增多。所以,异相睡眠与学习记忆和脑代谢的关系尚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比较心理学家们考查了各种动物的睡眠规律,认为睡眠是一种生态适应性反应,使有机体在漫长黑夜无法觅食时能安静地睡在一处以减少体力消耗和避免敌人发现。这种假说不能很好解释人类睡眠的意义和功能。从灵长类进化为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人类能制造食物和建筑房屋,但睡眠规律并未发生重要变化。所以,这种假说未必可靠。tp/wwsnkrcm松果咨询心理咨询指导中心ht:/w.o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