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违法犯罪诱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职学生违法犯罪诱因及对策.doc

中职学生违法犯罪诱因及对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凡客www.vancl-fanke.comiyd时下中职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违法乱纪甚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其中,主要表现为打架殴伤他人和偷盗为主。仅以衢州市直中职学校最近三年的数据为例,打群架共计有98起,造成人身伤害的有67起,偷盗财物达500元以上的共124起。其中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共有23人。中职学生的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不仅给社会、学校、他人、父母造成伤害,同时也对自己造成了伤害,妨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论文网一中职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1.缺少关爱还以上述衢州市直中职学校近三年相关数据为例。在289个实施违法犯罪的学生中,父母离异的学生有75人,丧父或丧母的学生有56人,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监护的学生有116人,计247人,占85.5%。这些学生平时由于父母关系冲突或异常使得父母很少有精力、时间关心教育他们。同时,这种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不稳定,很少或没有受到父母、亲人关爱,缺少家庭温暖,学校、社会关怀又不够,致使部分家庭有问题的学生,极易形成感情冷漠、烦躁、孤独怪僻的性格,走上破罐破摔之路,甚至以极端方式向亲人、学校、社会展示自己,以获得社会、家人、他人的关注。2.家庭贫困难以得到学校、社会的有效救助很多中职学生来自于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或者经济落后的家庭。这些家庭,父母无稳定收入又缺乏挣钱致富的技能,谋生艰难,若是家中还有病人则更是雪上加霜,债务累累。这些学生能上学已属不易,生活困苦,学校发给的困难补助又有限且受名额限制,不可能惠及每个困难学生。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些困难学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顺手牵羊拿人饭卡、手机、钱币甚至为吃一顿像样的“好饭”代人打架,时有发生。3.经济社会负面效应及不良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腐朽生活等不良行为方式。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频繁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广大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5~18周岁之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社会经验和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毒害、一些学生往往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诱惑下,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空间、文化娱乐场所等充斥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他有损人民群众精神健康的不良信息,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污染,对涉世不深的中职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4.法制意识淡薄当下的中职学生,其学习能力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职学生相比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很多中职学生早在中学时就已经失去学习兴趣,上课不带笔和课本的学生很普遍,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法律基础课内容又相对枯燥,又由于不是专业课,一些中职学校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因而听课的学生就更少了。结果很多中职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少之又少,施暴、偷盗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受害的学生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甚至出现以暴易暴,以偷代偷。部分学生心中想的是:打架、盗窃等行为,即使被发现充其量被学校开除罢了,没什么大不了;进派出所、少教所无非是关几天、罚点钱。他们体会不到司法机关的平和执法是对失足学生的关心和保护,有的学生甚至以此为荣!二针对中职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改善对策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懂法护法有技术的工人,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均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为此,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教育措施。1.党和政府要更加关注和帮助问题家庭学生的成长问题家庭的子女的情况,可能尽管各不一样,但都可归于一点,即大多数都属于弱势群体、边缘人群。所以单靠单个家庭的力量难以承受,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是亡羊补牢式的惩处。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帮助问题家庭提高收入,使他们子女接受教育,对和谐社会及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应该在就业、扶贫、救济等方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给予问题家庭足够的支持。社会各阶层团体对这些问题家庭及子女要做到不歧视、不排斥,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问题家庭及子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能很微小,但对于每个具体的家庭,却极其重要。广大中职院校也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不仅要教会学生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做人。2.加大对中职困难学生的资助没有天生的贼。各级政府在充分保障中职教育经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政府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