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2、内容:问题情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3、意义思考:1.党在的历史上大的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大家见过吗?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农田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1979年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经营一年后,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行政机构的改变流通渠道的改变产业结构的改变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阶段(3)意义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管理模式②克服平均主义③解放生产力④改变所有制性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材料一1979年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材料二1985年邓小平又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材料三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办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材料四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更加明确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3、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中共十四大召开C.中共十五大召开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国民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