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7页第PAGE\*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培养先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运用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1)浏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利弊;(2)通过比较法,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先生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生产关系改革只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求长时间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先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教学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离不开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引入本课的学习。讲授新课一、伟大的历史转机1.背景(1)经济: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形状,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思想: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2、内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1)思想上: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上: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3)经济上: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3、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严重转机,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合作探究1】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机性意义的会议会议名称召开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衰亡的转机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机点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机【合作探究2】: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巨变结果任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本钱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合作探究3】:领导核心构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二代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第三代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2、前提、实质、目的、目标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缘由【教师提问】: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先生回答】【教师讲解】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全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人民公社化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曾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2)内容:经营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