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2、了解按游览路线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初步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孔隙”和“内洞”是全文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内洞”景观特点。【教学用具、学具准备】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罗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简介作者叶圣陶。3、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4、逐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5、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读课题)。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了。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二、学习课文1、学习二、三段:⑴默读,画出沿途景物。⑵看到文中景物描写,你想说什么?⑶有感情读2、3段。2、学习第五段:⑴过渡语:山上景色美,双龙洞呢?读课文,看我们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⑵很多同学对“孔隙”和“内洞”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两处,看孔隙。⑶课前,不少同学查阅了双龙洞资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样?(学生简介)⑷如欲观赏内洞美景,唯有平卧小船、擦崖逆水而入,这种游览方式堪称一绝,我们也去感受一番!⑸自由读,结合语句谈谈游览孔隙后给你留下的感受。个人学习后,小组内互相补充。⑹汇报:窄小船小低矮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⑺看过孔隙光盘。3、学习6~8段: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过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我们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语句谈感受。⑵汇报:①看到黑、大,洞顶的双龙和各种石钟乳和石笋。②读中感悟,双龙、石钟乳、石笋的美和奇特。知道双龙洞洞名的来历。③师生展示石钟乳图片,加深体会。4、学习第4段:⑴过渡语:学完内洞,咱们再来看看外洞和洞口,请你们自学。读一读课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点?⑵自学汇报:洞口宽外洞高大三、了解过渡句作用1、学完双龙洞,作者介绍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作者不先写这儿?这样重点不就更突出了吗?(游记要按游览顺序来写)2、指板书,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3、把文中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找出来。4、请你们按顺序读读,体会它们的作用。四、总结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内天然形成的景观令人惊叹,其实,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异景观,介绍你知道的景观。五、作业搜集祖国奇异景观资料,两周后办图片展览。第三课时1、检查朗读。2、检查字词情况。3、处理课后练习,指导仿写。教学设计方案篇2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二、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美丽一词要读重音。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北京真美啊!)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四、学习第三段。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五、学习第四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4.指导朗读。六、朗读全文。七、全课小结。板书:教学设计方案篇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二、学习古诗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