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案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近似数教案编辑精选.docx

近似数教案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似数教案第一篇:近似数教案1.5.3近似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了解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能根据具体要求取近似数。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意义,按实际需要取近似数。教法、学法;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在媒体方面所获得知识,着重采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1:(1)我们班有名学生。(2)七年级约有名学生。(3)一天有小时,一小时有分,一分钟有秒。(4)你回家约要分钟。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得出概念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是准确数,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2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位。2、尝试解决问题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3(精确到位)∏≈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位)∏≈3.14(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3.142(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练习:教材P46页练习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和。还有其它的吗?3、例题讲解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1.8与1.80的区别。4、扩展问题7:3.21×10精确到位。科学记数法是为了便于表示比较大的数而产生的。分析:321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只取321,则与原数出入太大,不合理。这时5我们用科学记数来表示,可表示为3.21×10,这样就符合了题目。而有效数字最后一个为1,这并不是表示它精确到0.01,因为这是一个较大的整数,1这个数在321000中是在千位上,所以它是精确到千位。总结: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求有效数字看前半部分,求精确度则要先把科学记数法化为原数后才可确定。(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0.0249(精确到0.01)414.45(精确到个位)0.0571(精确到千分位)(四)、小结1、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的表示方法:精确到哪一位;2、取近似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特殊地,有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第6题;七、板书设计:1.5.3近似数1、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2、解题技巧:(1)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须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2)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八、课后反思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四舍五入,在求精确度上能自然过度,对近似数与精确数度理解不难,难点在于科学记数法中确定精确度,要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对其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有效数字是一重点,强调关键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在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前提下对科学记数法中确定有效数字,进一步深化知识。第二篇:《近似数》教案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1.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