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近似数教案精选.docx

近似数教案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似数教案第一篇:近似数教案1.7近似数(总第课时)执笔人:孙方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经历对一个数取近似值的过程,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似数的学习,了解准确数与近似数的相对性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想。学情介绍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无法精确的数字或是没必要精确的数字,这时提出近似数学生很易接受。内容分析教材首先从实际情境出发,提供学生进行观察的材料,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使结果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的,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同时也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处理数据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似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难点:用更高的数量级单位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但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说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值(可能比1亿6千万大也可能比它小)又比如某县有人口总数近660000人,这里的660000人也只是一个大概数值。既然生活中用到这类数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它的学习,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近似数有关知识。二、讲授新课1.准确数和近似数师:(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4)王强的体重约是49千克。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值,哪些是近似值呢?生:42,3是准确值;960万平方千米,49千克是近似值。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师: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完全准确有时是很难做到(如测量的数值);(2)往往也没有必要完全准确。我们把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2.误差像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用厘米的刻度尺去量,得到的宽度约为18.7cm,用毫米的刻度尺去量,得到的宽度约为18.73cm。它们都是数学课本宽度的近似值。近似值与它的准确值的差,叫做误差。即误差=近似值-准确值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值就越接近正确值,也就是近似程度越高。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精确度表示。例如:18.7cm是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的近似数,18.73cm是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1)的近似数。近似数一般由四舍五入法取得,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数精到那一位。练习:我们都知道π,对这个数取近似数:(1)精确到个位;(2)精确到十分位;(3)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生:口答:(1)3(2)3.1(3)3.14注: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3.例题讲解例1:(小组讨论)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千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例2:(自主解答)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21.80;(2)2.6万;(3)2.60万;(4)6.5×10解:(1)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1);(2)2.6万=2.6×10000=26000。原数的最后一个数字6在千位上,所以2.6万精确到千位;(3)与(2)道理相同;(4)与(2)道理相同。例3,、例4见课本P46例1、例2。4.巩固练习:见课本P47练习1、2。三、小结与评价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1)近似数的概念。(2)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我们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取一个数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对紧邻某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而后面的数字不应再考虑。③用更高的数量级单位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参照例2第(2)题进行。四、板书设计1.近似数的概念例题2.误差的概念五、教学反思第二篇:《近似数》教案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1.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