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ppt

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概述定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部分留有后遗症。人畜共患,经蚊虫叮咬传播,多在夏秋季流行。法定乙类传染病。病原学乙型脑炎病毒1.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2.在细胞浆内增殖。3.抗原性稳定,人和动物感染后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4.抵抗力不强对温度、酸、乙醚敏感,耐低温,干燥.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人畜共患一.传染源1.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家畜、家禽也可传播.2.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主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蚊虫叮咬我国主要是三带喙库蚊流行病学(2)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10岁以下儿童多见,病后免疫力较持久。四.流行特征1.地区性东南亚地区为主,我国除新疆、西藏、青海、东北北部外,均有流行。2.季节性(7、8、9月)3.高度散发流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2)二.极期病程4-10天,脑实质炎症表现(一)高热不退乙脑病人均有发热,持续7-10日,体温与病情呈正相关。(二)意识障碍为乙脑主要表现,病程3-8日出现,持续1周,表现为嗜睡、谵妄、昏迷等,与病情平行。(三)惊厥或抽搐病情严重表现,病程2-5天出现,均有意识障碍,可引起紫绀或呼吸暂停。原因:高热、脑实质炎症、脑水肿等。临床表现(3)(四)呼吸衰竭重症病人多见,为乙脑主要死因。分中枢性呼衰(多数),周围性呼衰或混合型。1.中枢性呼衰原因:延髓呼吸中枢病变、脑水肿、颅内压、脑疝和低钠性脑病2.周围性呼衰原因:呼吸肌麻痹或呼吸道阻塞。临床表现(4)临床表现(5)三.恢复期病程10—14天后体温下降,神经、精神症状渐好转。重者有反应迟钝、失语、吞咽困难、瘫痪等。四.后遗症期5~20%临床类型乙脑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体温oC38-3939-40>40>40神志清楚-嗜睡-昏迷-深昏迷轻度嗜睡或浅昏迷或深昏迷抽搐无可有反复频发脑膜不明显较明显明显明显刺激征呼衰无无可有常有瘫痪无无可有常有后遗症无无部分有大部分有病程(天)5-77-10>14不定并发症肺部感染褥疮败血症泌尿系感染应激性溃疡实验室检查一.血象白细胞10-20X109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二.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改变,病初1-3天脑脊液可正常三.血清学检查1.特异性IgM抗体,病后3-4天出现,可早期诊断2.血凝抑制试验3.补体结合抗体4.中和抗体四.病毒分离诊断鉴别诊断1.中毒性菌痢2.化脓性脑膜炎3.结核性脑膜炎4.其它病毒性脑炎预后治疗治疗(1)无特效药物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把好高热、抽搐、呼吸衰竭三关一.一般治疗二.对症处理重点把三关高热抽搐呼吸衰竭(一)高热室温300C以下体温(肛温380C±)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二)惊厥或抽搐1.镇静剂2.去除病因(1)治疗脑水肿(2)保持呼吸道通畅(3)降温(4)治疗脑实质炎症用镇静剂预防以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一.控制传染源(一)早期发现、隔离及治疗病人1.报告程序乙脑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发现乙脑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12小时内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电话报告。填报《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2.隔离病人至症状消失。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3.转运病人程序就地隔离治疗病人,无救治条件时,应在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同时,及时转院。(二)人畜居地分开二.切断传播途径灭蚊、防蚊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是控制本病重要措施乙型脑炎疫苗(一)接种对象1.1岁儿童基础免疫1次,第2年加强1次,5岁再加强1次;2.未接种过乙脑疫苗、也没患过乙脑的健康成人和非疫区外来人员(35岁以下)基础免疫1次,第2年加强1次。(二)接种时间除7、8、9月外,全年均可常规接种。(三)接种剂量0.5ml4.禁忌症5.接种注意事项医务人员自我防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