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共事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方公共事业.doc

西方公共事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方公共事业论文(2006--2007年度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学期)题院班学目:系:级:号:西方教育市场化法政系公共事业管理041200408020102陈刚岭学生姓名:日期:2006年12月30日内容摘要:本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德育引起了国际社会和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逐渐形成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这种趋势之所以形成,源于西方国家对50年代至70年代因忽视德育而带来后患的反思,也源于教育本质的要求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德育的呼唤。近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校德育,取得一定成效。我们应当关注教育的这一国际性趋势,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关键词:德育国际趋势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德育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重视德育,可谓古今中外教育的普遍现象。然而在本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20多年间,许多西方国家却忽视、冷淡了学校德育。近10多年来,德育问题重又引起国际社会和西方国家的广泛注意,重视德育,已逐渐形成教育的一种国际性趋势。本文拟对这一历史现象作简要评述。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对学校德育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1986年的国际教育大会更是明确地提出要求,即“通过智育、德育、体育、美育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的发展”进入8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也表现出对学校德育改革的迫切愿望。人们认为,学校不仅应当重视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深切了解生活,了解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辨别是非等能力。年代初,90英国教育部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近年,日本社会关于加强学校德育的呼声很高,强调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上面列举的只是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形,其他西方国家对学校德育的关注,大同小异。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重视德育已成为近些年教育的一种国际性趋势。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70年代末、年代初以来,80德育问题会引起西方社会如此关注,以至形成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探讨这个问题,必须联系到80年代以前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以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等新技术的广泛利用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的时代。同时,以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战胜国家的对峙为轴心所形成的国际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使各国间的关系进入了空前紧张的冷战状态。生产能力的迅速发展和军备竞赛的加剧,都要求培养大批具有高度科学技术能力的人,因而对各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量。50年代末,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惊慌与震动,触发了一场世界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制订和颁布新的教育法案,重新设计和改革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构、课程和组织,大力发展技术教育。在此背景下,技术至上主义、学历主义对教育起到支配作用。人们对教育如何去应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如何开发智力,如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作了许多探讨,把教育改革的重点只是放在“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甚至把掌握现代化知识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上,并且把知识、分数加以绝对化,而把伦理道德、情操教养等内容,从教育领域淡化而出。?育的这种潮流和倾向,掩盖了教育理应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予以关注的问题,从而扭曲了教育的本质,留下了后患。后患之一,是新一代人的片面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反思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时,常常痛感尝到忽视德育带来的人才片面发展的苦果。人们看到,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优裕的物质生活,却未能提高一代人的道德水平。发达的教育,没有培养出理想的公民,却造就了“迷惘的一代”。美国的一份有关学校德育的抽样调查表明:80年代美国研究生入学的主要动机是:(1)赚钱发财;(2)扬名天下;(3)统治他人;而以献身社会、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种族关系为目的而进研究生院的学生,寥寥无几。在西方世界,这种状况绝非个别。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西方现代学生的一个特征是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某些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却相对淡漠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在多元社会生活的准备,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不能很发地对待职业、个人生活和政治,不能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许多年青人在寻求“个性实现”中获得的只是物质的享受和性的刺激。后患之二,是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受到影响乃至破坏。统计资料表明,近20多年来,许多西方国家青少年犯罪现象颇为严重,已成为困惑朝野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校内暴力事件和学生不良行为表现也较为严重。日本是一个素有道德教育传统的国家,情形尚且如此,其他西方国家的状况,总的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对六七十年代教育留下的后患,在70年代后期,西方社会舆论对教育的指责日益严厉:教育对于这类现象的出现,不能仅仅说自己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它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