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doc
上传人:建英****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doc

2017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一省二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藩镇节度使、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能力培养: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情感、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重难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1课时时间教学内容:导入新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但此后2000多年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封建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封建统治者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那么,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收到的成效如何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从两汉到元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的地方政治制度:(1)郡国并行的制度:(2)王国问题的解决2.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影响:(1)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唐朝的藩镇,享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财政和军政大权,这就为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安史之乱便是这种地方制度带来的恶果。(2)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及其影响:安史之乱以后,各地藩镇势力都得到很大的发展,终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它直接促使唐朝政权的瓦解并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3.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也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的行省制度(1)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拥有大权,“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2)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3)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知识点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时期加强皇权西汉初期,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为加强皇权,汉武帝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演变(1)三省体制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2)隋朝的三省制: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3)唐朝三省制的完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4)隋唐时期的“六部”之设;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宋代皇权加强的措施(1)皇权的加强:北宋时期,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相权的削弱:为了制约宰相,北宋统治者又增设了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相权遭到削弱,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元朝政治制度的新发展: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知识点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选官和用人。从汉代到元代,官吏制度逐渐发展和完善,体现了选官用官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管理水平。1.察举制:西汉武帝时期。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九品中正制的兴衰:(1)九品中正制的施行: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主要采取九品中正制,这是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是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由世家大族担任。(2)九品中正制的严重弊端: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这样,世家大族日益腐化,使他们势力的衰落成为必然。(3)九品中正制的衰落:由于世家大族的腐朽和没落,所以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最终被科举制所取代。3.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