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患者,男,68岁。身高176cm,体重78Kg。2小时前起床时自感右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伴头晕,无头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病史10年。身体评估:T36°,P80次/分,R18次/分,BP160/95mmHg。神志清晰,表情焦虑,运动性失语,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Babinski征阳性。问题:(1)该病人可能为何种疾病?何时进行头颅CT检查会有阳性发现?(2)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日常生活行为指导?(3)病人目前存在的三个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教学目标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临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thromboticcerebralinfarction)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管腔狭窄、闭塞或形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血流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偏瘫、失语等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脑梗死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病因1.健康史2.身体状况临床特点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或TIA发作;起病缓慢,症状多在发病后10小时或1~2天达高峰;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部分病人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临床分型1)完全型起病后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病情重,表现为一侧肢体完全瘫痪甚至昏迷。2)进展型发病后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3)缓慢进展型起病2周后症状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脑灌注减少有关。4)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可能与缺血未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细胞损害,侧支循环迅速而充分地代偿,发生的血栓不牢固,伴发的血管痉挛及时解除等有关。3.心理-社会支持状况护理评估正常头颅CT脑梗死后头颅CT5.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卒中病人应收入卒中单元治疗原则:超早期、个体化和整体化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急性期治疗1)早期溶栓在发病后6小时以内进行溶栓(rt-PA,UK)2)调整血压急性期应维持病人血压于较平时稍高水平3)防治脑水肿高颅压征象时,应用药物(呋塞米、20%甘露醇)4)控制血糖5)抗血小板聚集6)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7)脑保护治疗8)高压氧舱治疗9)中医中药治疗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银杏叶制剂等恢复期治疗进入恢复期后,病人的患侧肢体由迟缓性瘫痪逐渐进入痉挛性瘫痪。1)继续稳定病情2)康复治疗物理疗法、针灸言语训练、认知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合理使用各种支具1.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2.焦虑/抑郁与瘫痪、失语、缺少社会支持及担心疾病预后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治疗、护理、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相关知识。肌力分级///1.病人能掌握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并主动配合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躯体活动能力逐步增强。2.能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能掌握语言功能训练的方法并主动配合康复活动,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增强。3.能掌握恰当的进食方法,并主动配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营养需要得到满足,吞咽功能逐渐恢复。1.生活、安全护理生活护理:舒适卧位、床单位整洁、皮肤护理、大小便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安全护理:防止坠床或跌倒、保护性床栏、建立“无障碍通道”、地面干燥防湿防滑2.康复护理早期康复干预:早期康复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与发展,能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3.心理护理关心、尊重病人,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与病人和家属沟通4.用药护理(1)溶栓和抗凝药物: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监测BT、PT、APTT,观察有无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观察有无并发颅内出血;观察有无栓子脱落所致其他部位栓塞的表现。(2)甘露醇:监测尿量及尿液颜色;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低颅压综合征的表现。5.语言康复护理沟通方法指导提问简单的问题,借助卡片、笔、本、图片、表情或手势沟通安静的语言交流环境,关心、体贴,缓慢、耐心等。语言康复训练肌群运动、发音、复述、命名训练等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