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导学案八年级初二上语文导学案下载.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0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短文两篇导学案八年级初二上语文导学案下载.doc

短文两篇导学案八年级初二上语文导学案下载.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短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3.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学法指导】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积累法。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3.比较法。欣赏两篇短文所描绘的不同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其题材和语言风格方面的差异。《答谢中书书》【预习学案】一、疏通字词1.识记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①夕日欲颓.②能与.其奇者③沉鳞竞.跃④四时俱.备2.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①交辉②四时:③晓雾将歇.:④夕日欲颓.:⑤四时俱.备:⑥能与其奇.者:二、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音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2.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三、通读课文1.重点字词做好标记。2.注意节奏、韵律和语调。3.将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四、主题阅读1.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本单元内容。2.找出你所喜欢的1至2篇现代写景散文,与古文言写景散文进行对比阅读,体会其不同的语言风格。【探究学案】一、自主合作,探究预习学案。1.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指定组员组织讨论交流预习学案中第一题,将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提交班内进行交流。2.研讨课文朗读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语调。提示:可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3.在小组内交流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发现,将有争议的问题做好记录。二、班内交流展示,教师适当点拨。三、小组合作,探究文本。1、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层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第二层从到,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第三层,感慨自然之美景。2.陶弘景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这幅山水画里有哪些山川美景,这些美景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反复阅读课文,然后用下列句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之美,作者写出了它的特点。”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3.品味“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回答:①“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换成“齐”“共”等等好不好?为什么?②“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本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妙至极,请你试举一例阐述一下“妙”在何处?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作者的感叹总括前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训练学案】一、提升训练(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书即,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文体。2.陶弘景(452~536),字通明,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时人谓为“”,本文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翻译下列句子。山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