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第七~八章-教学(上).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学》笔记第七~八章-教学(上).pdf

《教育学》笔记第七~八章-教学(上).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八章教学(一)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1.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智育的主要途径,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中心地位。(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任务:教学任务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一般任务为:(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智力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其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1.概念: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1)孔子:学-思-行的统一过程,重在说明学习过程。(2)夸美纽斯:个体认识论为基础的教学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3)赫尔巴特:“统觉理论”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4)杜威:“从做中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5)凯洛夫: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1)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客体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式,具有中介性。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间的矛盾(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a.认识的间接性。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b.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c.认识的教育性。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发展。d.认识的领导性。学生(主体)----教师(领导)----课程与教材(客体),“三体结构”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目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情境等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重视教学的发展性)(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a.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b.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学会学习。c.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参与意识,提供其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与空间d.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1)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2)“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性相结合(1)教师:组织者、主导作用,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学生:学习的主体,对信息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对信息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三、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领会知识(教学的中心环节)(1)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从已知到未知,而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反映教学规律。1.直观性原则(1)概念: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