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培训课件.ppt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单位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2、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3、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4、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5、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6、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第二章疫苗使用管理疫苗分类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2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3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4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5乙肝疫苗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6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等。使用规定(二)9/13/2024疫苗使用计划的制订1、疫苗品种、规格、数量、供应渠道和供应方式等。2、疫苗使用量按下述公式计算:(1)疫苗年使用量=(基础免疫使用量+加强免疫使用量+特殊免疫使用量)-上年底库存量(2)基础免疫疫苗年使用量=(出生儿童数+流动儿童数+漏种儿童数)×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3)加强免疫疫苗年使用量=加强年龄组人口数之和×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4)特殊免疫使用量=特殊免疫人口数×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制订疫苗使用计划时,除按上述公式计算外,还要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机动疫苗和突发疫情应急接种的疫苗。疫苗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分发和运输工作。疫苗的接收(一)疫苗的接收(二)1、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2、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3、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1、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2、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疫苗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分发)单位、数量、价格、(购销、分发)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3、接种单位要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每次接种完毕后都要随时做好疫苗出入库记录,做到帐、苗相符。第三章冷链系统管理二、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三、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1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1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1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2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3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2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二)1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是应用接种信息管理软件及数据库,以IC卡、磁卡、条形码等为储存或识别载体,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儿童接种资料规范化、信息化管理。2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系统,应按照国家基本技术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接口、统一部署,实现依托网络,数据共享。3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系统应达到标准统一、编码统一,具备网络查询功能,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4不得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替代预防接种证。可按照统一规定,每年将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逐步取代预防接种卡(簿)。4注射器材的管理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5.1.1确定受种对象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