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心里颇不宁静5.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看了又有所想,他想到了什么?树色“阴阴的”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月光淡淡的,好像作者的心头也有一层挥之不去的愁云。灯光“没精打采的”毫无生气。蝉声蛙声的热闹更衬出了“我”心境的不宁静,有淡淡的哀愁。作者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宁静。1.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语言形象生动,景物形象逼真,你能说说其中的技巧吗?用写女子姣美神态的词来写荷花,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的情态美。用“歌声”比“清香”,“名曲”比“光与影”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相通与转移”)而这样的感觉也只有在静静的月夜下才感受得到,就更突出了宁静的氛围。以“流水”喻“月光”,用“泻”而不用照,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为动,有动感美。作业: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