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置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8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置培训课件.ppt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置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置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预防接种一般反应的诊断: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局部反应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局部反应的处理方法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局部炎症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消肿,减少疼痛;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日2-3次,连续1-2日即可。全身反应临床表现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全身反应的处理方法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全身反应严重的可作对症处理;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儿童10-15mg/kg,必要时4-6小时1次,1天不超过4次。恶心、呕吐给予维生素B6;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转诊治疗。(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其发生原因分为以下5种类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事故: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心因性反应;原因不明。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据统计,90%以上的异常反应均为过敏反应,包括局部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还有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等;比较少见的有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等;接种卡介苗后引起的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无菌性脓肿临床表现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肿胀、疼痛。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者可在原注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经数周至数月可自行吸收。严重者破溃排脓,创口和创面长期不能愈合,有时表面虽然愈合,但深部仍在溃烂,形成脓腔,甚至经久不愈。治疗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不宜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有继发感染时,先根据以往经验选用抗生素,然后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按照药敏培养实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换药时用3%硼酸溶液冲洗伤口,引流通畅。热性惊厥临床表现热性惊厥是指先发热,后有惊厥,体温一般在38℃以上,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预防接种引起的惊厥,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分钟者。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治疗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止痉,如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内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岁每次1ml,灌肠。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剌人中。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退热。治疗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