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团风县实验中学学校发展规划(2012年——2016年)(二届三次教代会通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面临新的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示范学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步伐,实现学校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思路一、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各项工作,以打造“活力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主题,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关注学生的发展,追求学生人格塑造与智能培养的和谐统一。关注教师的发展,着力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办学理念:勤奋笃学求真务实管理思路:规范精细有效人文校训:明理博学求真创新教风:肯钻研求实效善反思讲奉献学风:自主善思求真乐学育人目标:会学习会生活会健体会感恩学校精神: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三、总体目标校园优美、质量优秀、管理科学、人文和谐的示范学校四、发展策略根据总体目标,学校发展按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2012):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明晰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和学风;全面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健全教职工考评机制,唤醒和激发教职工的责任心;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逐步开展第二课堂,建立学生社团,拓展德育渠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阶段(2013—2014):完成学校的整体建设工作,硬件建设合理配置到位,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达到全县一流标准,实现校园环境的“精品”目标;学校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各层面教师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明显提高;科研成果明显增加,形成科研兴校氛围;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第三阶段(2015—2016):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占到全市前列;学校所倡导的校园文化在师生的行为中彰显,形成积极崇善的文化氛围。实现校园优美、质量优秀、管理科学、人文和谐的办学目标。第二部分具体目标及措施根据学校现状和发展要求,学校要在未来五年达到总体目标,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有重点、有计划分阶段实施发展策略。学校应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为核心,走规范化、精细化办学之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增强办学特色为突破口,以有效教学和有效教育为抓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一、改善办学条件1.目标在充分利用实验中学整体迁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教学设施更新配置,争取实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景观精致,并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体现浓郁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做到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并保持全区一流水平,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2.实施措施(1)校园环境建设2012年实验中学扩建部分动工,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教学及生活辅助设施建设竣工,2013年春季投入使用。2013—2016年完善校园文化物质建设(宣传橱窗、名言警句、文化长廊和学生作品展览墙等)及绿化,实现校园硬件建设整体目标。(2)学校现代化建设改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至2016年底,整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仪器和体、音、美教学设备,根据省Ⅰ类标准,配足配齐所需设备;新建科技教室、书法、舞蹈、音乐、心理辅导、手工等专用教室、配置所需设备;构建校园电视系统。配置一个电视演播室和转播间,实现学生自主演播电视节目、转播、录播电视资源;配置两个课件制作室;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益,充分发挥资源室、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的育人作用。确保理化生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95%;图书借阅畅通率与阅览室上座率达标;优化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完善校园网工程,建立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的校园主干网络。配置高流通的光纤与校园内网相连,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升级学校网页,及时做好网站信息更新;建立校园网络计算机管理台,建成高效的教务管理系统,全校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发布公告、通知、工作日程安排等,教务处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处理,教师可用计算机实行教学评价与学生信息管理,完善学生的电子档案。学生及家长可按照学校规定,了解多科的学业评价信息。建成高效的学校电子管理系统,学校各部门的管理都用电子化,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校园监控系统,实现安全场所完全监控;实现校园一卡通工程,通过师生校园卡实现身份证验证,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场合通用;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构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