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3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ppt

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三十年改革路程回顾第一阶段具有影响力的教学改革实验为了追求“双基”的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无疑得到了过分的强调,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往往将材料划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单元,每步一个单元,教学时一步一回头,不断地强化学生正确的行为,修正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整个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样教学便显现出以下这些方面的特征: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的反映、及时反馈、自定学习步调。虽然这期间也提出过发展智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均因未能采取相应的独立措施,而只是视为掌握“双基”的副产物,结果流于形式。第二阶段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发现法”教学的探索加强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习者的“心向”具有影响力的教学改革实验这一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尽管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主旋律。但也存在着“唯智”的倾向,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暴露出来的“动手实践能力弱、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感到数学难学,进而厌学、怕学”等问题渐渐凸现了出来。第三阶段基本思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拓展”从生活中取材,在活动中感悟通过交流而提升,通过反思而建构纵观三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变迁与发展,显现出了如下的走势:从教学目的来看,是从以社会需求为本走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对“数学”的理解来看,是从一元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绝对主义走向相对和辩证;从对“教学”理解来看,是从精英数学走向生活数学,从成人数学走向儿童数学,从科学数学走向人文数学;从教学的发生与途径来看,是从强调启发性的讲解走向引发主体的自我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问题是由教师提供的,而不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往往无权主动提出问题;一切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数据是由教师提供的,不是由学生自己去获取;所有作业、练习的评价依据也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根本无视于学生自己的意愿和评估。交往结构“教师——全班学生”“教师——学生个体”特点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学活动的道具2、以传授知识为本位一般模式“复习旧知——传授新知——巩固新知”特点重结论,轻过程3、以完成教案为目的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不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长远与长效放眼长远是核心注重长效是关键课例片断1解读经验的生长。一些、半个头、10厘米,这些不同类的描述放在一起,通过“你喜欢哪种说法”,促使小学生去体会每一种说法之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以下认知:半个头比一些好,因为半个头的长度大致明白,而一些就不太明确。头是比较具体了,可是头也有长短、大小,有没有标准的头?厘米是什么?厘米是标准的头吗?以上内容的认知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了比较物的意义,二是学生形成了学习的需要,认识了单位这个标准比较物,从而完成了从无比较物到有比较物,再到标准比较物的认知过程。课例片断2师(拿出米尺):同学们,你们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尺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生:不一样长。师:为什么?生:因为您的尺子那么长,所以您的1厘米就有这么长(比划约5厘米)。师:看看,老师这把尺子一共有100厘米。我们来比比看(投影),同学们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的1厘米一样长吗?生:一样长。师:老师想考考大家,咱们金华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一样长吗?生:不一样长,因为北京比金华大。生:一样长。因为北京的表弟跟我买了一样的尺子,既然尺子一样,1厘米肯定一样。解读课例片断3解读小学生认识厘米,是一次重大的学习成长。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学习,都是一次感性经验到理性认识的历练,他们的许多错误都有深厚的经验基础,在他们的视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包括数学,包括厘米这样的单位。数学会给孩子们留下什么1、留下意识2、留下思想3、留下经验4、留下习惯5、留下快乐别让数学教学沦为解题教学选择有教学价值的典型问题要把问题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评价解题时,通法(一般的普通方法)第一,不追求速度或技巧关注解题过程反馈的价值信息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课例片断4全班23个学生,想法各不相同,还有学生质疑“放一只狗或者放一只鸭子,并不能分出船在水中的深浅”。这使我猛然醒悟:数学仅仅是解题吗?我这么长时间思考改编出来的题目在学生的质疑中不堪一击。题目作了进一步修改:一堆沙土重6吨,一堆土豆重800千克,一堆棉花重7000千克,一些矿泉水重500千克,它们分别装在四条船上,先猜猜每条船上分别装了什么货物,再把每条船装的货物写出来,最后画出2号船。土豆棉花矿泉水沙土这样做行不行呢?”学生认为这样做不仅行,在数学上就更行了,因为它简捷、准确、精炼。“那这样做好不好呢?”经过讨论,大家得出了共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