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汤海星一.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必要理论基础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曾经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指导思想:注入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了注入式教学的危害和选择启发式教学的必然性。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结构。二是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同他过去的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相联系的,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现在学习的内容,有些能够同化,有些则不能同化。于是在能够同化与企图同化之间就有了矛盾,产生了认知结构内部的不平衡,经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启发式教学与以上理论相适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形式,不断打破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平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启发引导并不断激发他们新的认知需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的向前发展。注入式教学则与以上理论研究相违背,是教师从自己的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而学生只被动的接爱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根本缺陷在于教师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有效的打破学生认知结构的平衡,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世界教育史上最先使用启发式教学的当数我国的孔子。他在他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西方也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就倡导一种叫做"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启发式教学也早就成了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提出了"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的主张。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要求,各种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研究使启发式教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又作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把学校教育的重点更明确的转移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轨道上来。很明显,也只有启发式教学而非注入式教学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应做到"五个结合"笔者以为,在实施启发式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1.启发式教学与具体教学方法的结合。前已说过,启发式教学属于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教学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同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使用得当,可起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使用不当则会产生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因此衡量一种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教师是否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从形式上加以判断。例如讲授法,在使用时就应特别注意讲授材料要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相联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否则就会产生"满堂灌"的弊端。2.启发式教学与具体学科特点的结合。各门学科都有其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在使用启发式教学上的区别。例如,数学的学习,侧重于归纳推理。实施启发式教学就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语文教学的好多内容侧重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实施启发式教学就应基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及使用恰当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某种情感。3.启发式教学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对于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在使有启发式教学时也应所区别。有些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说理性,比较抽象,启发时应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有的内容与客观事物联系比较紧密,这时就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客观事物来获得一定的认识;有些内容则需要结合实验引导学生领会有关的原理或规律。4.启发式教学与因材施教原则的结合。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样一种启发方式,对于有些学生可能能够达到启发的效果,对于有些学生则可能启而不发。所以启发的方式方法应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启发。5.启发式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如幻灯机,语音室,计算机等,由于其有多方面的优点,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必须认识到,任何现代化技术都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为有效的启发,但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