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东部产业转移特点 加快我县招商引资步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了解东部产业转移特点 加快我县招商引资步伐.doc

了解东部产业转移特点加快我县招商引资步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特点及应对策略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制造业和90%以上的加工贸易。在高成本的影响下,沿海地区加工工业和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渐明显。据上海市银监局测算,2010年,仅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就达到1.4万亿元左右。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呈以下特征:(一)产业转移方向较为明晰。长三角的产业过去主要向苏北和安徽转移,现在扩大到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十一五”以来,浙江许多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加快向安徽、江西等中西部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也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佛山的陶瓷企业主要外迁到江西、湖南、四川、山东等地。(二)产业转移内部化趋势明显。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更加审慎。江苏、浙江等省纷纷加快推进省内发达地区产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转移。江苏大力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上海作为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源头,目前当地政府已表示产业转移不代表所有的生产环节和企业都转移出去。珠三角企业也把转移重点放到省内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三)转移行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向外转移的行业主要是对资源能源依赖性较强的上游,如劳动力密集型的玩具、制衣、制鞋产业,耗能较大的陶瓷、水泥产业,以及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产业转移源头,对外转移的主要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机械制造业、印刷业、文体用品制造业、本材加工业、钢材加工业等九大行业。江苏、浙江转出的行业主要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等。珠三角地区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和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料等行业,尤其是以港资台资企业为主。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出现了转移趋势。(四)产业转移方式日益多元化。产业转移方式出现了主业带动型转移、集群式转移、产业链延伸型转移、资源利用型转移、市场拓展型等新模式,产业整体搬迁和抱团转移的趋势明显。我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几点对策建议:(一)承接产业转移要多管齐下。首先明确承接产业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必须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协调来进行。政府主导,就是要通过转移方政府与我县进行协商沟通,通过对转移的企业采取税收独立,企业上交的税收由转移方与被转移方政府分成等手段来消除企业的“转移粘性”;市场协调则是针对衡南县自身情况,对不适合衡南发展的项目要通过市场调节来进行合理的调节。(二)承接产业转移要思想开明。继续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理念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战略和全局的理念,用跳出衡南发展衡南的大气魄,加强与周边地区、沿海地区等的开放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实现双赢和多赢。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选项目、选客商、选业主,承接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开发和运作能力的大商、真商、优商;严格限制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向我县转移,避免承接落后产业和落后生产力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规模发展的理念,依托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切入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转移的速度,做大做强既有支柱优势产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三)承接产业转移要园区承接。要把云集工业园区和各乡镇工业小区作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平台,统筹考虑园区工业整体布局,建好园区道路、水、电、网络、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积极为产业转移修好“跑道”、打造好“载体”。并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园区服务体系。考虑我县在特有优势资源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产业承接工业园区,如建立“电子工业园”、“机械制造园”等,积极承接东部先发地区相关产业的转移,为发展壮大支柱型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承接产业转移要规划先行。要结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具体产业承接方案,既要发挥衡南县域整体优势,又要避免无序竞争。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为主攻点,促进产业集群,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互补配套。加强与粤港澳等地区的对口联系,建立合作关系,要将所有联系、接触过的客商和所有在衡南的投资企业,分别建立客户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构筑稳定的对接合作渠道。同时,及时研究跟踪粤港澳和周边地区的政策,定期开展全县的政策评估,随时完善对接方面的用电、收费、税收、金融、办事、奖励等政策,真正形成优惠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五)承接产业转移要人力支撑。一是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用人用工单位的需求”的原则,开展劳动密集型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造就一批适应东部地区产业需要的熟练工、技术工和管理人才。二是加强与东部地区劳务组织和政府间的协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