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漫步宋词温馨晨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哲思品悟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今生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但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地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康有为赏读:一个国家只崇尚农业(囿于小农经济)就必然守旧、不开化;如果一个国家提倡工业(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就会天天创新,天天增加智慧。2.立德、立功、立言、立节,谓之四不朽。——《魏源集》赏读:(一个人一生中应该)树立德行,立下功劳,说出名言,树立高洁的节操。这就叫做四项不朽的事。3.须是表里皆实,无毫虚伪,然后有以为进德之地,德方日新矣。——《朱子语类》赏读:(一个人)必须里面(心中)和外面(形象)都实实在在,没有丝毫虚伪,然后才能有不断培养自己良好道德的基础,自己的道德水平才能天天提高。4.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子大全》赏读: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蝶恋花》:柳永出身于世代儒学仕宦之家,青年时代在汴京度过,生活放荡,是一位风流才子。他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一生抑郁不得志,多往来于秦楼楚馆之间,与教坊乐工歌妓相交,相传死后是由歌妓们集资为其营葬。其风流韵事、离情别意之举司空见惯,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诸多旷世之作。本词即词人自己漫游江湖之中,触景生情,春愁难耐,相思骤生,为他的意中人而作,或为排遣心中抑郁而作,历史上并无明确结论。《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是他从家乡福建崇安赴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时的赠词。当时,孙何徙两浙转运使,礼贤下士,爱好词艺,故柳永作词相赠,以博得孙何的称扬和赞誉,可见,柳永亦有升迁之意,仅是一生潦倒不得志而已。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过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完颜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文脉梳理重点突破答案“一句之灵,能使全篇俱活”极言词眼之重要,透过它看全篇,有了它,全篇活,所谓点睛之笔,锦上添花。《蝶恋花》是柳永的千古名篇,篇中自然有千古绝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在前文叙事抒情的基础上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让读者所攒的所有“疑云”涣然冰释,使天窗大开,豁然开朗。主人公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认为是值得的,也无怨无悔。可见“春愁”之重,但他痴心不改,矢志不渝,死心塌地,毫无悔意。至此,已经信誓旦旦了,却依然不肯把“春愁”的真正意义讲出来,直到最后一句才一语破的,原来是为她。为了她,他历尽磨难,经受相思的煎熬,憔悴不堪,甚至度日如年,痛不欲生,但还是两个字“不悔”!这两句正是因为锤炼之深,内容之丰,感情之真,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终成千古名句,妇孺皆知,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人间词话删稿》)。二、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这里说的是词的一个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也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柳永的《望海潮》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答案《望海潮》中点染手法使用成功,炉火纯青,值得品味。如“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上三句写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宏伟气派。“烟柳”句即就上三句意染之:通过具体的描述让我们更直观更鲜明地想象到杭州城的大手笔,大都市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