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培训课件.ppt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一、概述二、临床应用三、膏方的制备四、现状与发展一、膏方的认识膏方起源及发展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近代膏方1、膏方均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不同症状、体征,不同的理化结果而组方,充分体现辩证论治和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而且一人一方,针对性强。2、膏方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通过调补脏腑的虚损和阴阳气血的不足,人体阴平阳秘,气血调畅,从而达到补中寓治,治中寓补的目的。3、每料膏方可以连续服用一至两个月,与汤剂相比,省略了每天煎煮的步骤。根据各人需要,可适当添加糖、蜜或甜味剂调味,口感怡人。膏方体积小,携带和服用均比汤剂方便,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膏方的分类膏方的组成5、糖类:有蜂蜜、白糖、红糖、冰糖、饴糖、甜菊糖、木糖醇元贞糖等,起矫味补益作用。对阳虚气虚者用红糖,阴虚者用冰糖,糖尿病、心血管病者宜用木糖醇。蜂蜜有滋润、补中解毒防腐的作用。在膏方配伍时应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及各种糖在品质和功效的差异,可选择单用糖或单用蜜,也可糖蜜并用。6、其他辅料:常用黄酒,浸泡荤胶。其味甘辛,大热,具有活血通络,散寒,矫味去腥功效。二、膏方的临床应用4、治男科疾病:如《辨证录》“三仙膏”,用熟地、人参、丹皮、制成膏,治疗男子“血精”。5、治妇产科疾病,如《千金要方》有一首预防难产的膏方,叫“滑胎丹参膏”,组成为丹参、川芎、当归、蜀椒”等。功效为“养胎,令滑易产”。6、治儿科疾病,如《千家妙方》“二冬膏”,用“天麦冬、瓜蒌仁、橘红、百部、天竺黄等制膏,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治疗百日咳。当然,古书中也记载着大量治疗各科虚证的膏方,如著名的“十全大补膏”、“三才膏”、“琼玉膏”、“两仪膏”等等。膏方适用人群慎用膏方或不适宜人群常见的不良反应怎样正确服用膏方膏方服用方式1.饭前服膏方: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药。治疗胃肠道疾病,宜饭前服。2.饭后服膏方: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药。病在上焦(心肺),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3.睡前服膏方: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4.空腹服膏方:《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膏方服用剂量服用注意事项膏方保存三、膏方的制备膏方制作的场地和设备常用的设备有:煎药机、膏方包装机常压(直火)煎制膏方的锅具须采用不锈钢制品或传统的铜锅不锈钢筛网:药液粗滤根据药液稠度和过滤的难易,可选用24-40目的不锈钢筛,合并两次或三次药液经过沉淀后再选用80-100目(也可使用120目)的不锈钢筛过滤药液存放用具:应首先选用不锈钢桶,其次选用无毒的塑料桶如聚乙烯、聚丙烯桶,均须带盖。严禁使用聚氯乙烯桶,药液不能久贮,特别是温度很高的煎液,最好不要用塑料桶存放,以免药液的某些成分与塑料起化学反应,既影响效果,又有可能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合物。搅拌片(木质或竹制均可,亦可使用不锈钢制品)数片,用来在药物煎煮过程中的搅拌,多搅拌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浸泡加8-10倍量清水(一般加水量应高于药面2cm),常规煎煮方法煎药,浸泡时间应大于8小时;加压煎药法,通常要12个小时左右。煎煮常规煎煮方法,煎煮二次,第一次大于1.5小时,第二次大于1小时。采用煎药机煎煮,第一次大于1小时,第二次大于半小时。每次药液静置取上清液,混合后,再静置取上清液过80目筛,备用。浓缩将煎煮液浓缩,水沸腾后,用勺不断捞去浮沫,随水分不断地减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