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概述(1)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的分类(2)与致病作用有关的粉尘的理化特性2、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粒子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粉尘的危害程度质量相同的尘粒,其形状愈接近球形,则降落时所受的阻力愈小,沉降速度愈快。目前采用空气动力学直径作为相互比较的尺度。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某一种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的降落速度与一种比重为1的粒子b(假设为球形)的降落速度一样的话,则b的直径就可算作a的AED。粒子大小虽具有一定意义,而进入肺内粉尘的量则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分散度与尘粒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大于15微μ的尘粒为非吸入性尘;10微μ左右的尘粒主要在上部呼吸道阻留,为可吸入性尘;5μ以下的尘粒可达呼吸道深部,称为呼吸性尘;3、粉尘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大小与其对人体危害有关。溶解度只是一个方面,首先由粉尘本身的化学性质决定其危害性。4、与尘粒的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有关粉尘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和弥散留在肺内。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二、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2、尘肺病的命名:(2)局部作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最后由于粘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经常接触粉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3)中毒作用:吸入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溶解后吸收,引起中毒表现。三、尘肺病的发病机制四、尘肺病病理五、临床表现七、X线表现(3)小阴影:指直径约1cm以下密度较高的阴影,它可分为两型: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在矽肺X线胸片上主要以类圆形表现为主。(4)不规则形阴影:由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线条状阴影组成,互不相连,或杂乱无章地交织一起,呈粗网状,或蜂窝状。不规则影或网状阴影往往在两肺中下野出现,交织在肺纹理之间,但又与之不发生联系。当网影密集时,使肺野朦胧不清或呈"毛玻璃状"浑浊。网影的病理基础是间质纤维性变。这种变化在混合性尘肺多见。(4)大阴影:是晚期砂肺的特征性表现。它是由矽结节、间质纤维性变、小叶性肺不张、慢性炎症的机化及退行性变的组织等所组成。开始时,局部小阴影增多、靠拢以至重叠,最后融合成为致密而均匀的团块,长径大于2cm,宽径达1cm以上。常见于两肺上野外带,轮廓清楚。典型大阴影在两肺对称呈“翼状”,不典型者单侧出现。(5)胸膜改变:胸膜因广泛纤维性变而肥厚。先在肺底部出现,以肋膈角变钝或消失最常见。由于肺部纤维组织收缩牵引和膈胸膜粘连以致呈"天幕状"的影像。(6)肺气肿:X线胸片上表现为弥漫性、局限性、边缘性以及泡性肺气肿和肺大泡。七、尘肺病的并发症八、矽肺的特点在缺乏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有个别人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有些工人接触一段时间较高浓度的矽尘后,脱离作业时虽未发病,但过若干年后,病变表现出来,即离尘后矽肺,称为“晚发性矽肺”。因此对离开矽尘作业工人,还应继续定期体检。矽肺的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二氧化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促使巨噬细胞崩解死亡,进一步导致纤维化化和形成胶原纤维结节;病变进一步发展,矽结节不断增大和间质纤维性变,使几个矽结节连结在一起,并密集融合而成肿瘤样团块。3、肺功能改变早期砂肺病人即有肺功能损害,但因肺组织的代偿功能很强,损害不严重时,临床上表现不出来。故早期矽肺病人的肺功能损害与X线胸片显示的病变不完全一致。肺功能测定可作为砂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的依据。4、并发症矽肺合并结核的频度较高,还可并发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气胸、肺心病等。单纯矽肺的病情发展比较缓慢,且不是致死原因。合并症和并发症往往促使矽肺病变恶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对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在矽肺防治工作中应予以足够重视。九、尘肺病诊断矽肺诊断目前主要仍以X线平片为依据,但应强调,必须以职业史和劳动条件为前提,并参考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方可确诊。矽肺一旦发生,如不及早脱离接触,会更快继续发展,因此应做好早期诊断。附:《尘肺X线诊断标准》:1.无尘肺(代号O)(1)O无尘肺的X线表现。(2)O+X线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2.一期尘肺(代号I)(1)I有密集度I级的类圆型小阴影,其分布范围至少在两个肺区或有密集度1级的不规则形小阴影,其分布范围不少于两个肺区。(2)I+小阴影明显增多,但其密集度与分布范围中有一项尚不够定为"II"者。3.二期尘肺(代号II)(1)II有密集度2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阴影。其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有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其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2)II+密集度为3级的小阴影,其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有大阴影尚不够为"III"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