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础治疗不同病因的治疗前负荷改变前负荷不足后负荷过重心肌收缩的严重不协调二尖瓣狭窄所致的肺循环淤血二尖瓣狭窄所致的肺循环淤血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肺心病发生RHF时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所致的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引起的RHF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风心病严重二尖瓣狭窄右室衰竭期全身高度浮肿2无法手术无法手术的患者往往为晚期临终前状态,治疗十分困难。因高度浮肿,心源性肝硬化造成顽固性低蛋白血症,又因胃肠道淤血及摄入不足往往存在严重的低钠血症,以上两种因素使血浆渗透压降低,造成循环血容量不足,进一步加重少尿与全身水肿,尽管使用大剂量的速尿也难以达到利尿效果,此外患者对洋地黄制剂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难以通过调整洋地黄的剂量达到治疗效果。治疗方案:纠正顽固的低蛋白血症,间断补充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提高循环血容量,积极应用利尿剂,主要是静脉应用速尿,其用药剂量根据尿量调整可间断静脉注射或24小时持续泵入(如速尿40mg静脉推入后,5~10mg/h持续静脉泵入),最大剂量不超过1.0g/d,根据尿量,血清钾水平及血清肌酐的变化情况决定口服安体舒通的剂量。随着尿量的增多,水肿的逐渐消退及心脏前负荷的减轻,HF的临床症状可得到缓解。严密监测尿量,电解质情况,因随着尿量的增多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及呼吸衰竭。也应注意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肾功能不全药物应用中注意的问题药物应用中注意的问题药物应用中注意的问题肺心病RHF1)通畅呼吸道,氧疗,必要时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呼吸功能。尽早给予足够的抗菌素治疗,采取降阶梯治疗原则,有效控制感染,多数患者症状能够随之缓解。对治疗效果不佳发展成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考虑应用利尿、强心和扩血管药物2)利尿剂:消肿、减少血容量和减轻右心负荷。利尿剂宜在监测电解质情况下,小量,间断使用。以免因利尿过快过猛,造成电解质紊乱、血液浓缩和痰液干结不易咳出等不良后果。\一般轻度水肿可不用利尿剂;中度水肿可用氢氯噻嗪12.5~25mg,安体舒通10~20mg,每日1~2次。个别重度水肿口服治疗无效者,可应用呋塞米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视具体情况每日1~2次,注意补充氯化钾,以防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发生。水肿大部消退后应及时停用利尿剂。3)强心剂:对肺心病右心衰竭疗效差,且因低氧血症易出现毒副作用,如心律失常等。应选用作用短、排泄快的制剂,剂量宜小,一般为洋地黄常规剂量的1/2~2/3。常用的制剂有毛花苷丙0.2mg,或毒毛旋花子甙K0.125mg,加于葡萄糖液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注意纠正缺氧,必要时补钾,以防洋地黄中毒。因肺功差可引起心率快,不能以心率减慢与否作为洋地黄用量是否足够的唯一指征,应结合临床。4)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①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最常用的是米力农,通过选择性抑制cAMP的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Ⅲ,使心肌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而cAMP又可使Ca2+从肌浆网及钙池中动员出来,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因而增加心肌收缩力。②β受体兴奋剂:临床应用最多的是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通过兴奋β1和/或β2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并解除支气管痉挛,而改善肺通气功能。但有增加心率,增加心肌耗氧及诱发心律失常之弊,应予注意。4)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使肺淤血减轻,缓解肺动脉高压,对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应选择有效的肺动脉及肺小血管扩张剂,减轻肺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资料显示静脉应用乌拉地尔、硝普钠、米力农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均可起到较好的降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其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开搏通12.5mgQ6h含服即可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且用药方便,经济,可靠。血管扩张剂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循环动脉,具有降低血压,加快心率,降低血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等副作用。尽量选用对心率和周围血压影响较小或无影响的制剂,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压、心功能及动脉血气。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15~18mmHg,肢体动脉压>90~100mmHg效果较好,并从小剂量开始,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逐渐加大剂量。伴有肺性脑病者不宜用扩血管治疗,有效血容量不足或休克者必须查清原因,纠正后方慎重考虑使用。有出血倾向或器官有活动性出血者忌用。在右心衰的基础上多合并肺性脑病、难治性低钠、低钾、低氯血症,为死亡及HF难以控制的原因,因此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调,十分重要,监测电解质特别是血清钠、血清钾水平保持在正常值状态。3.扩张型心肌病RHF3.扩张型心肌病RHF3.扩张型心肌病RHF3.扩张型心肌病RHF扩张型心肌病RHF双腔起搏器植入心血管病并发症及心外因素所致RHF心血管病并发症及心外因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