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异构酶Ⅳ作用机制环链体.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拓扑异构酶Ⅳ作用机制环链体.ppt

拓扑异构酶Ⅳ作用机制环链体.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细菌耐药性机制知识回顾:固有耐药:是指某一病原微生物对某种抗微生物药物的天然耐药性,此耐药性由大多数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抗生素作用示意图:(一)细菌产生灭活酶1、产生β内酰胺酶2、氨基糖苷类产生钝化酶3.MLS(macrol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s)类钝化酶MLS类抗生素即为大环内酯类一林可霉素类一链阳霉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尽管在化学结构上的差异很大,但其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基本相同可使林可霉素类分子的羟基磷酸化或核苷酰化1、β-内酰胺类杭菌药物的作用靶2、万古霉素的作用位点改变原因:①大环内酯耐药菌合成甲基化酶,使位于核糖体50S亚单位的23SrRNA的腺嘌呤甲基化,导致抗菌药物不能与结合部位合。②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林可霉素及链阳菌素的作用部位相仿,所以耐药菌对上述3类抗菌药物常同时耐药,称MLS(macRolide,lincosamide,Steptogramins)耐药。此类耐药菌的耐药基因为位于质粒或染色体上的erm(erythromycinresistancemethylase)基因,目前已发现多种erm基因,常见的有ermA、ermC(葡萄球菌属耐药基因)、ermAM(链球菌属耐药基因)③细菌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生基因tetM编码的6.8×10³‘及7.5×10³的可溶性蛋白,该蛋白与核糖体结合,保护核糖体或其他决定簇,从而阻止四环素对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该基因亦与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耐药有关。④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细菌产生钝化酶,而有些细菌也可通过编码核糖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核糖体结构改变,从而阻止细菌与抗菌药物的结合,如抗药结核分枝杆菌、金葡菌、大肠埃希菌等对链霉素的耐药4喹诺类杭菌药物的作用靶位改变:5、利福霉素类的作用靶位改变:利福霉素类通过与RNA聚合酶结合,抑制细菌转录过程而达到抗菌效果。耐利福霉素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结核分枝杆菌,编码RNA聚合酶β亚基的基因(rpoB)可产生突变,导致其不易与利福霉素类药物相结合而产生耐药性(三)细胞外膜渗透性降低(四)主动外排(五)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是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