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透视基本原理一、透视三要素二、透视的基本术语(4)视线SL——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5)视角SA——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形成的夹角。(6)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通常采用60度以内的视域作画。知识拓展通常采用60度以内的视域作画取景框的选择:60°视圈最远边即为取景框的边(7)视心点V——过视点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是一点透视的消失点。(8)视距D——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11)视平线HL——过视心点所作的水平线(12)视平面HP——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13)视向——视中线所对的方向,即眼睛朝向的方向,分为:平视、斜仰视、斜俯视、正仰视、正俯视五种。(1)基面GP——景物所在的地平面。(2)基线GL——透明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1)画面PP——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实际画面)(2)画幅PA——在最佳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取景框)(3)中心线CL——通过心点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也称视中线。(4)视距圈---以心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在透明画面上所作的圆。(5)距点DP——视距圈的任意一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视平线的两个交点,它反映了视点至画面的远近距离。(6)余点V——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它点统称余点。(7)灭点VP——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消失点(9)地点BP——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下部分的灭点,统称地点。(10)原线——即不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也不会改变形状、方向的线(11)变线——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最终在画面上集聚成一个踪迹点(12)真高(宽)线——在透视图中的最近空间所画的一条代表物体实际高(宽)度的垂直线或水平线,是作为不同远近物体透视变形的依据。三、影响透视变化的三大要素在室内空间透视图中,我们可以用降底或提高视平线使空间看起来更为开阔。2.视距直接影响透视图表现的空间大小。当距离控制恰当时,被表现的空间主体突出、完整;反之,则主题不明,不够完整。规律:视距越近,视角大,透视变形越大,展示的内容越少。视距越远,视角小,透视变形越小,展示的内容越多;3、视距﹑视角与画面的关系:对于同一画面,视距近则视角大,视距远则视角小。视距、画幅、视角的精确比例关系视距越近,视角大,透视变形越大,展示的内容越少局部观察效果,缩小视距注意观察下图的视距有什么变化.练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