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思品第三单元单元总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年级思品第三单元单元总备.doc

五年级思品第三单元单元总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思品第三单元单元总备靠山乡福海小学彭向南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单元重点:通过历史事件了解中华民族过去的历史。教学策略与流程本单元为五年级以“热爱祖国”了解历史和过去为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教育大环境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丛书,等等。学校在德育的各渠道中特别注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主导渠道的思想品德课更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重要内容。这些皆为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事迹知之较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合格人才的需要。本课以《7不屈的民族》《8我爱你中国》《9在改革开放中腾飞》为同一单元,从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报效祖国两个侧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了解过去,了解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具体的爱国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人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五年级思品第三单元第七课不屈的民族靠山乡福海小学彭向南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抵御外侮的事迹。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3.知道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重点:1.敬佩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教法小结:1.本课题材带有历史性,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但应避免上成历史课。2.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激发爱国之情。3.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社会课、语目巍⒖瓮庠亩良坝笆悠幸鸦竦玫闹叮闯涫到萄谌荩?理解本课要点。教学流程:(1)小组交流:阅读教材,说说在旧中国都有哪些为了祖国,不屈不挠的与侵略者反抗的英雄及他们的事迹。(2)除了教材中关于侵略的历史,你还知道哪些?全班交流。(3)讨论:这些丧权辱国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说明了什么?(4)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事迹?(5)四人一组办一期关于“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事迹”的小报。(6)通过搜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例,了解英雄人物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的故事,召开一次反抗侵略的班队会。(7)教师总结,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那些东西,我们今天的一切该如何珍惜,动员以小组为单位,写学后感。、五年级思品第八课我爱你-----新中国福海小学彭相楠教学目标: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3、知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学重点: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说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二、栏目意图1.意在通过让学生谈经常看到的、反映祖国巨变的电视新闻后的感受,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新闻节目的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谈感受,效果更佳。2.要求学生通过事实进一步证明祖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教学此栏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内容结合,激发学生人爱祖国的情感。3.要求学生以家乡或自己家庭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学前可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课堂上从衣食住行、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以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识。4.“读一读”栏目提供了两段文字。一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体育事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学可结合我国健儿在重大比赛中的获奖情况,以及我国成功举办过的大型国际赛事,和即将在2008年承办奥运会的有关事例,说明中国在逐渐强大起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段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这段文字说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法建议:1.为了学生理解解放前我国十分落后,教师上课可以出示一些实物,比如:火柴、钉子等。以此告诉学生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国家连这样的小东西都生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