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板块问题.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6、板块问题.pdf

6、板块问题.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六、板块问题板块滑动问题是指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与长木板(或平板车)之间的相对滑动的模型,它是高中物理的重要题型,它渗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规律。它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重点问题.板块模型是一种复合模型,是由板模型和滑块模型组合而成的,在试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模型类型。求解板块模型题首先要从板和滑块两个模型的特点出发,分析滑块与板的特点,滑块未必是光滑的,一个是板的长度,是有限的,是否为足够长的,一个是板的表面是否存在摩擦;还要分析板和滑块的组合方式,一般的组合方式为一滑块和一长版结构的,其次,要分析板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特点。两种常见的试题模式:一种是滑块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但往往有摩擦),但有初速度,一种是板在水平方向受外力的作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两个模型的相互作用特点和相互作用过程。解决思路:(1)通过分析物理过程,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2)通过受力分析,搞清板和块的运动规律,选择相应的规律求解(3)根据板、块的运动规律,画出v-t图象(4)运算之前要先判断块是否已经滑离板(5)速度相等、位移差为板长是滑块不掉下板的临界条件(6)速度相等是滑动摩擦力消失或变为静摩擦力的条件(7)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的发热(8)灵活选择参考系往往可使问题简化1、(2009天津)1、(10分)如图所示,质量m=0.3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mm,,现1有质量m=0.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2m/s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20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求(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不超过多少。02、(周检测七)14、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木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以水平初速v从长木板左端滑至右端,恰好没掉下来,不计木块的大小,则长木板的长度0为;从开始到速度相同经历的时间为。m M 专题六板块问题3、(2011全国课标)8、(6分)(不定项)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1放一质量为m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2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a.下列反映a和a变化的图线中1212正确的是()4、(2009宁夏、辽宁)7、(2分)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5、(2013江苏)14.(16分)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小,,几乎观察不到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板的质量分别为mm和1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力加速度为g.g.(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mm0.2(3)本实验中,中,1=0.5kg,2=0.1kg,m=,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的距离dd=0.1m,取g=10m.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s2力至少多大?大?6、(2011山东)2、(15分)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h=1.8m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M=2kg、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其右段长度l1=0.2m且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在A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其质量m=1kg,kg,B与A左段间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对A施加F=20N水平向右的恒力,待B脱离A(A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取走.B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1.2mm.(.(取g=10m/s2)求:(1)B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