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一体化教学在理论和技能教学中的运用项目建设规划方案总体目标我校焊接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1年将我校焊接专业建成“有一支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有一个产学研水平较高的实习实训基地;有一套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较大规模地培养焊接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品牌专业。精品专业的各项指标达到教育部有关专业评估指标的评价标准,建成在省内甚至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专业,提升办学实力,拓展发展空间,并使其建设成为在同类院校中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成为半岛蓝色经济特区焊接技能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方案建设项目1、建设目标:深化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优化“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本地相关行业,培养从事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维修、焊接质量检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拓展校企合作,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比例保持在40%以上;不断优化以焊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专业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产学研结合层次与水平,提倡人人参与专业教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努力形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和服务专长。2、建设内容及措施:①优化培养方案建设。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目前我校与十多家企业建设了较为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根据企业需要,对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审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并推荐技术人员和专家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完善师资结构.②拓展校企合作。优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比例稳定在40%以上,力争在2021年达到50%.通过以吸收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活动,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在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协作,力争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③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特别是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利用专业优势,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科研成果。利用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科研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各专业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④彻实做好市级立项课题--“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课程体系建设建设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建设课程体系,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以作业流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到2021年,将《焊接工艺》、《焊接结构》两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到2021年开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并在本专业全面铺开。2、建设内容及措施①课程体系构建: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设置课程并调整课程内容。基础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东西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既要保证传授最基础、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能力,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并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我校启动了焊接专业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在焊接专业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中,我们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焊工要求及合作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主线,搭建文化基础教学平台和专业能力教学平台;文化基础教学平台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完成德育课、文化课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教学平台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了焊工基本功、平板对接、管子焊接、手工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割与气焊、等离子焊等17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功能模块又含有几个相对独立的课题,教学模块可以进行积木式的多重组合,灵活多变。教学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需要编排,对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可以随时建立新的模块添加进去。多功能现代化的焊接一体化教学中心已在筹建中。③教学手段改革: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