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选范本学生文化活动文献综述孙政庭学生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于对校园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的研究,学生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活动,一般不包括学科类的教学活动。它与校园文化的概念和活动的概念紧密相关。是应用文化活动的教育意义在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学生文化活动的研究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法,为学生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措施。对于学生文化活动这一领域的文献检索工作是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分三部分开展的。即以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教育三个关键词为核心开展文献检索,试图通过三方面的文献积累和研究,对于学生文化活动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我也发现,针对学生文化活动的研究不是很多,有的是从德育角度论述,也有的是从社团活动或者主题教育活动方面展开,对于学校整体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的研究并不多。针对学生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散见于一些杂志短文或专题活动的论述中,也没有能检索到比较综合性的研究成果。一:关于对校园文化理论的文献研究在校园文化的相关文献中研究得之,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开始已久,但主要集中在国外的理论学者中,国内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很多的理论研究是晚于现象产生的,校园文化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开始蓬勃发展,然而相关的研究却没有展开。由此可见我国的理论研究已经滞后于校园文化这一现象的产生。1986年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率先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成为校园文化理论兴起的标志的,大家也普遍把从1986年到1989年这段时间作为校园文化的发起阶段。1986年,沈辉发表了第一篇讨论校园文化的论文《校园文化浅析》,随后又发表了《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建设》,从而引起了有关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兴趣。在当时的研究中大家对于校园文化的概念莫衷一是,在当时有蒋宏、李强做的统计仅仅关于校园文化概念的诠释就包括至少6种主要的观点蒋宏、李强,校园文化再探[J],当代青年研究,1989年6月,43页。第一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复合体,这种观点是对泰勒的文化概念的沿袭和扩展;第二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指大学生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开展的一切有组织的或自发的行为活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包括“显性课程”和“潜性课程”两个部分。第四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具有大学生共性的所依托的精神文化、文化特点、行为方式。第五种观点即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指开展与院校从事专业性质的,但又需要补充的各种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等活动即第二或第三课堂,旨在开拓眼界丰富生活。第六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又超前于全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精英文化”。而这些观点的研究起源和基础又都是以大学为标本展开的,对于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起步更晚,研究成果也不多。近几年来我国的中学校园文化艰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中学校园文化在新世纪教育的过程中地位没有得到普遍承认,从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更多的是关注高校的校园文化的。通过中知网几个主要数据库的检索,从1994年开始关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章只有寥寥一百五十篇,而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文章则有一万多篇,对于中学校园文化研究的忽略由此可见一斑。华中师范大学陈哲老师2001年所写《我国校园文化理论发展十五年历程》详细阐述了自1986年到2001年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历程,她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1986到1989年的校园文化理论的发起阶段,1990年到1994年校园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从1995年至今称之为校园文化理论的形成时期。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育学校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关心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更加紧密结合的新局面”这个文件的出台给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注入一针强心剂,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展开。由此开始,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成长之间也越来越紧密,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如冒英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学思考》就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视校园文化,而陈仕楷的《建设校园文化,优化德育环境》则是从德育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以及按照德育目标构建校园文化的思想。目前,对于校园文化机构的认识已经统一到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