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申克理论”的《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于“申克理论”的《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doc

基于“申克理论”的《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申克理论”的《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音乐学专业学生:周蕾指导教师:孔庆夫摘要:申克作为近现代的音乐理论家,其音乐分析理论是建立在有机惯性理论基础上的,简言之,就是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分析,分析音乐构成的各个要素在有机整体中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依存的规律性。本文将以贝多芬《黎明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作为分析对象,以“申克理论”的观点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和声、调性、旋律的发展逻辑及曲式结构原则。关键词:申克、申克理论、和声、旋律、调性申克(1868—1935)是一位波兰出生的奥地利音乐理论家。1906年申克的《和声学》、《新音乐理论与幻想》的出版,标志着申克音乐分析理论的初步形成,在1935年出版的《自由作曲》中,其理论概念则最终定型。申克的音乐分析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分析方法,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分析,构成音乐的各要素在有机整体中相互联系和依存,它们之间达到了离开其中之一便不能解释其中另一的紧密程度,而且要深入到构成音乐作品的微观领域中研究音与音、和弦与和弦之间的关系。本文拟主要基于“申克音乐分析理论”对《黎明》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进行调性、和声和旋律的分析。一、基于“申克理论”的调性与和声分析1、基于“申克理论”的调性分析申克体系认为一个作品的调性与和声的发展,是由一个基础的结构支架然后再在这个支架中添枝加叶,这个基础的结构支架贯穿着这个作品。申克体系中的基本结构分为四种模式,既:Ⅰ—Ⅴ—Ⅰ、Ⅰ—Ⅳ—Ⅴ—Ⅰ、Ⅰ—Ⅱ—Ⅴ—Ⅰ、Ⅰ—Ⅲ—Ⅴ—Ⅰ。这其中的Ⅴ如果是转位形式,那么它就失去了其结构功能的意义而成为延长功能和弦。但是其中的Ⅱ则经常以第一转位的形式出现,其中的Ⅲ则有时以Ⅰ6所取代,Ⅱ、Ⅳ、Ⅴ又经常运用其七和弦形式。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这里的第一个基本机构框架和奏鸣曲式的调性和声发展类似。传统的奏鸣曲式的调性和声首先由主调进行阐述发展,然后发展到它的属调最后又回到主调。这刚好和申克体系中的基本结构模式发展类似,而且奏鸣曲的发展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主调→属调→主调”进行陈述,它同样也有延长,其在调性上、在和声上都可以体现出来,像奏鸣曲的展开部,它就是一个极不稳定的部分,调性的转移与和声的游离都充分的体现了“延长”这个概念。在贝多芬的《黎明》奏鸣曲中,其就是一种以主调和三级调作为支柱然后在其他的调性上进行的延长。(如图所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CEFbGbBC2、基于“申克理论”的和声分析在申克的和声分析法则里,其可分为两个部分:1、和声分析原则;2、和弦对位原则。传统的和声分析是指将完整段落中的和弦一个个的分化出来加以标记,以达到能够精确说明每个单个和弦的名称为目的。而申克体系的和声分析则是建立在有机贯穿性的原则基础上,是从整体角度去认识和弦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外观相同的和弦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功能作用,要根据他在作品中的地位与价值而确定,下例为运用申克体系的和声分析法对《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图一:主部主题aⅠⅤ从图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主题乐段的和声骨架是Ⅰ——Ⅴ,在两个结构和弦之间由一系列半音经过和弦将其延长,并造成音乐的推动力。图二:副部主题bⅠⅣⅤⅠⅣⅤⅠ在副部主题中整个乐句的骨架是Ⅰ——Ⅳ——Ⅴ,副部主题是由两个重复的乐句构成后乐句的骨架则是Ⅰ——Ⅳ——Ⅴ——Ⅰ。那么在骨架和弦中间的各种和弦在申克体系中是运用对位分析原则进行诠释的。其分为二个方面,1、单个和弦内部的对位延长;2、两个不同结构和弦之间的对位延长。另一方面,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通过下图来诠释申克体系中的和声对位分析原则。(如图所示)NNNNPPPPNⅠⅤ6Ⅴ/ⅥⅥb3ⅣⅤ二、基于“申克理论”的旋律分析笔者认为,在申克理论分析体系中,旋律分析分为以下两种方式:A、旋律结构及延长;B、旋律与和声的相互关系。1、旋律结构音及延长申克体系认为,结构线条是旋律的支柱,贯穿于整个旋律之中,表明了音乐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这个体系中结构线条分为三种,分别为:“3→2→1”;“5→4→3→2→1”;与“1→7→6→5→4→3→2→1”。但旋律结构线条必须得到丰富的延长才能得以生存,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延长才能创造出旋律的特性及艺术情趣与色彩。笔者认为,《黎明》的主部主题的基本结构就是按着“3→2→1”的结构旋律线进行的。(如图所示)第一结构音INNNP第二机构音INNNPNP第三结构音如图所示在第一结构音经过一系列的延长然后到达第二结构音,但这里的延长还加入了延长中的延长也就是图中用圈画出的部分:in为不完全邻音、n为邻音、NP为经过邻音。这个延长的主体方向是3→#4→5。第二个结构音以及其内部的延长完全是按照第一个结构音的模式发展的,因为他们的关系是模进的关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