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桥之美课题:12桥之美总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字音,能够写出课后词语。2、掌握说明文分类,及不同类型说明文语言风格一、预习检测:默读课文两遍第一课时设计三个活动:1、拼音词语听写2、用词语说话。3、默写说明文语言的五大特点。1、给加点字注音。煞它风景()驻足()重叠()斟酌()孕育()答案Shāzhùdiézhēnyùn2、听写下列词语:煞它风景驻足美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史诗独学+展示+评价解释下面加粗的词,并用“张皇失措”说一句话。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停止脚步。()用尽目力(远望)。()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即“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答案:煞它风景销魂驻足极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前瞻后顾4、关于作者吴冠中,当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四川美院教授,以画葡萄出名5、知识链接: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因物因。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事物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以说明对象分以说明文语言风格分事理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6、说明文语言特点:一、平实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五.形象性、生动性: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语言美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学生默读文本,理清思路,对文本进行基本分析集体默读文本,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右框中的文体结构图设计一个活动,让集体讨论右框中的4个问题,然后小组展示学生默读文本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答案(略)2、文本解析:理清本文的结构桥(1~3)总说之桥与,让画家们销魂美(4~7)分说画家眼中,桥有着画家如何寻找桥的美画中的桥,无论什么桥,都具备它的美。答案:桥的形式美、结构美。桥与环境形成和谐美,对比美画家们桥与环境形成的美给画家独特的艺术享受和生命力如何处理长桥与绘画构图的关系无论什么桥(包括鹊桥),都具备它的美。3、本文的说明顺序:根据以上分析,你得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三、研读赏析——语言美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答案: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说已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答案:“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答案: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独学+群学+补充+点评+展示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千世界吧!作业《名校课堂》第2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