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案-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桥之美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二: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纤细()驻足()前瞻后顾()险峻()孕育()颐和园()着眼()点缀()摄影师()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2)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驻足。(2)极目。(3)前瞻后顾。(4)煞它风景。(5)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三:问题导学。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作者本人也是这样,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处,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把事例写在下面。4、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为什么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5、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晚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作者为什么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四、拓展延伸:桥,在水上山间,凌空越阻,千姿百态。它不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1)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成为排比句。文章中的“桥”你读过,生活中的“桥”你看过,心中的“桥”你想过,“桥”对于你来说是非常熟悉的。(2)请收集有关“桥”的古诗文名句和俗语,写在下面。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