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桥之美【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2.品析语言,感悟意境。3.欣赏美景,陶冶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你认为中国石拱桥的美在什么地方吗?二、前提测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3.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三、初读课文感知桥美1.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认为桥之美美在何处?我之爱桥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请你依据总分总的结构,将文章划分为三段,并说说理由。3.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4.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四、细读研究,品味桥美1.为了把“桥之美”的审美原则说明清楚,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说明这个审美原则的?2.第四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各自什么环境中起了什么作用?乌镇石桥:秘密的苇丛,透一口舒畅的气。江南石桥:细柳拂丝,令画家销魂。卧波长虹:湖水苍茫,打破单调的满足。风雨桥:飞瀑流泉,可以驻足欣赏。3.第五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环境中起什么作用?《清明上河图》虹桥:往返行人,各样船只,重叠、交错。庄稼地里的小桥:倒影被浮萍杂草刺破《给无声的田野增添热闹。高山峡谷间的索桥:山岩、树丛、急流连接了险峻,也孕育了生命。4.第六自然段还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也与环境构成了绘画美么?①南京长江大桥。②钱塘江大桥。③成昆路上的桥。举这几座桥是从反面说明桥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五、精读讨论,赏析桥美请你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你喜欢的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是因为景物描写的美还是因为语言美?用“我喜欢桥,美在,因为”的句式说一说,再小组合作交流。温馨提示:分析时可以从修辞,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美,也可从景物描写或景物中的意境体会美。示例:(1)江南水乡的石桥。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是一种强弱,轻重,动静之分,形成了一种对比美,给人特殊的美感。石桥与细柳配合显得和谐统一,景色美。(2)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江淹的《别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零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意境美,悲伤凄凉。(3)乌镇苇丛上的石桥。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石桥与苇丛配合,显得疏朗开阔。(4)苏州的宝带桥。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长桥与水面配合打破了单调感。(5)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桥上的廊与亭感觉安闲自在。(6)铁索桥。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险峻环境衬托出索桥独特的生命力。(7)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六、拓展延伸1.请你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图片写一写青岛栈桥。2.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