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学案高二年级下学期新课标A高中数学选修推理与证明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金新学案高二年级下学期新课标A高中数学选修推理与证明学习教案.ppt

金新学案高二年级下学期新课标A高中数学选修推理与证明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新学(xīnxué)案高二年级下学期新课标A高中数学选修推理与证明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zhèngmíng)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下图为多米诺骨牌:如何保证骨牌一一倒下(dǎoxià)?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做到?[提示](1)处理(chǔlǐ)第一个问题;(相当于推倒第一块骨牌)(2)验证前一问题与后一问题有递推关系.(相当于前牌推倒后牌)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___________(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jiǎshè)_________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_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fāngfǎ)叫做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框图表示为: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及注意事项(1)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范围是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zhěngchú)性、几何问题,探求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等.(2)应用数学归纳法应注意:①数学归纳法仅适用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②验证是证明的基础,递推是证明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③在证明n=k+1命题成立时,必须(bìxū)使用归纳假设的结论,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děngyú)(n-2)π”时,归纳奠基中n0的取值应为()A.1B.2C.3D.4解析:边数最少的凸n边形为三角形,故n0=3.答案:C/答案(dáàn):D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zhèngmíng)关于n的恒等式时,当n=k时,表达式为1×4+2×7+…+k(3k+1)=k(k+1)2,则当n=k+1时,表达式为__________.解析:当n=k+1时,应将表达式1×4+2×7+…+k(3k+1)=k(k+1)2中的k更换为k+1.答案:1×4+2×7…+k(3k+1)+(k+1)(3k+4)=(k+1)(k+2)2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5+9+…+(4n-3)=(2n-1)·n.证明:①当n=1时,左边(zuǒbian)=1,右边=1,命题成立.②假设n=k(k≥1,k∈N*)时,命题成立,即1+5+9+…+(4k-3)=k(2k-1).则当n=k+1时,左边(zuǒbian)=1+5+9+…+(4k-3)+(4k+1)=k(2k-1)+(4k+1)=2k2+3k+1=(2k+1)(k+1)=[2(k+1)-1](k+1)=右边,∴当n=k+1时,命题成立.由①②知,对一切n∈N*,命题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zhèngmíng)等式或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děngshì)命题时,关键在于“先看项”,弄清等式(děngshì)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děngshì)的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n的取值是否有关,由n=k到n=k+1时,等式(děngshì)两边会增加多少项.//用数学归纳法证明(zhèngmíng)几何问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关键(guānjiàn)是“找项”,即几何元素从k个变成(k+1)个时,所证的几何量将增加多少,这需用到几何知识或借助于几何图形来分析.在实在分析不出来的情况下,将n=k+1和n=k分别代入所证的式子,然后作差,即可求出增加量,然后只需稍加说明即可,这也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命题的一大技巧.//归纳(guīnà)—猜想—证明///“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模式的题目的解法(1)观察:由已知条件写出前几项;(2)归纳:找出前几项的规律,找到项与项数的关系;(3)猜想:猜想出通项公式;(4)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的形式(xíngshì),因为猜想不一定正确,所以要通过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3.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2Sn=a+n,an>0(n∈N*),(1)求a1,a2,a3的值,并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gōngshì);(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解析:(1)由2Sn=a+n得当n=1时,2a1=a+1,∴a1=1.当n=2时,2S2=a+2,∴a2=2.当n=3时,2S3=a+3,∴a3=3.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gōngshì)为an=n.////【错因】没有利用归纳假设进行证明.第(2)步,不可以直接利用等比数列(děnɡbǐshùliè)的求和公式求出当n=k+1时式子的和,在证明n=k+1时,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内容(nèiróng)总结
立即下载